近年来,合肥市包河区陶坝社区以深化志愿服务作为提升社区治理的突破口,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积极构建党建引领“志愿+”服务体系,推动多方联动深度融合、阵地拓展全域延伸、服务升级精准滴灌,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活动现场。
多方联动深度融合:红色矩阵从“物理聚合”到“化学融合”
“您看,这是三方共同签订的《共建协议书》,路灯维护责任和资金分摊都明确了!”在陶坝社区“悦邻里”调解工作室,网格长张艾梅正组织开发商、住建部门、物业和居民代表协商解决小区路灯维修难题。这一幕,正是社区“志愿+”服务体系中多元共治的缩影。
社区党总支以“组织联建、资源联享、服务联办”为抓手,创新打造“同心陶坝·金治荟”区域化党建品牌,串联辖区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20余家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民主党派资源下沉悦湖苑融园小区,在小区组建“悦融·益家人”志愿联盟,下设政策宣讲、矛盾调解、帮扶助困等9支专业化分队,其中“金领调解队”“银发调解队”等特色队伍已化解邻里纠纷150余件,成功率超90%。通过党组织“搭台”、志愿力量“唱戏”,社区治理实现从“单一触点”向“立体网络”升级。
活动现场。
阵地拓展全域延伸:服务站点从“单点突破”到“全域覆盖”
走进陶坝社区青年夜校“陶青创习社”,20余名青年正跟随非遗传承人学习非遗插花技艺。这座“青年之家”不仅是技能充电站,更成为社企联动的枢纽——联动辖区金融企业开设“反诈市集”,联合高校推出AI技能课程,累计惠及青年职工3000余人。
社区以“15分钟服务圈”为半径,打造小区基础便民点、青年夜校特色赋能站、社区“歇歇角”驿站等特色阵地。小区基础便民点内设理发、义诊等20项免费服务,年均开展活动150场;青年夜校覆盖声乐、法律维权等8门课程,学员满意度达95%;“歇歇角”驿站配备充电桩、应急药箱,服务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1000人次,同步设置“民情收集角”,办结建议68条。
活动现场。
服务升级“精准滴灌”:志愿行动从“大水漫灌”到“按需定制”
“多亏‘共享妈妈’托管班,孩子暑假有去处,我还能抽空考取烘焙师证书!”全职妈妈李女士感慨道。社区通过“早市摆摊问需+夜间星空夜话”收集需求清单126项,绘制“民生需求热力图”,推出分龄分层服务:“银龄关怀”为老人提供助医、反诈宣传、微心愿等服务;“青苗护航”开设国学课堂、爱心护学,“共享妈妈”课后托管服务;“巾帼赋能”组织美妆、非遗手工等培训,助力2名宝妈实现再就业;“新星筑梦”为新就业群体定制“安家计划”,解决住房、子女入学等难题30项。截至目前,全龄服务累计开展精准化活动300余场,服务居民5000余人次。
从破解“路灯失明”遗留问题,到孵化“青年夜校”赋能平台;从“共享妈妈”破解托管难题,到“悦邻里”工作室实现信访“零登记”……陶坝社区以“志愿+”服务体系为抓手,构建“需求收集—精准响应—效能评议”闭环机制,推动基层治理从“治理闭环”到“幸福循环”,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创稳”。
如今,“党建红”与“志愿+”迭代升级,绘就了一幅“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的善治新图景。正如社区居民周阿姨所言:“这里不仅有‘解扣子’的人,更有一套让温暖持续生长的好机制!”(吴雷雷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