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的时候,大家肯定都听过这么一个笑话:
当乌军出其不意的攻入库尔斯克州,导致俄军战事焦灼之际,普京请大牧首帮忙唤醒了斯大林的幽灵。
斯大林:“什么急事找我?”
普京:“现代纳粹占领了库尔斯克!我们的军队被打败了!莫斯科该怎么办?”
斯大林:“像我1943年那样做。派我们最精锐的乌克兰方面军上前线,并向美国和英国要武器!”
到这儿,你还真别着急唏嘘。其实呢,某种程度上看,俄军里面还真的存在这么一个现代“乌克兰方面军”。
它就是传说中的俄军第114旅,全称为“近卫叶纳基耶沃-多瑙河第114独立摩托化步兵旅”。是俄罗斯联邦陆军的一支旅级部队,部队编号08818。
库尔斯克被乌军攻入的时候,他们正在俄军推进的最前线红军村附近执行更艰巨的战斗任务。
当然,作为俄罗斯的第三大民族(第二大是鞑靼族),俄联邦境内原本就有众多的乌克兰族公民。俄军中也存在着不少乌克兰族官兵,既有基层大头兵,也有高级指挥官。
比如,俄军空降部队司令,米哈伊尔·特普林斯基上将。他是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的乌克兰族,在苏联解体时,选择加入了俄军。
还有2022年战死马里乌波尔前线的俄军黑海舰队副司令员,一级舰长安德烈·尼古拉耶维奇·帕利。他是土生土长的乌克兰基辅人,乌克兰族。跟特普林斯基类似,苏联解体时主动选择加入了俄军和俄国籍。
帕利生前主抓的是俄罗斯海军黑海舰队的政治工作。
按照俄军/苏军传统,高级指挥官必须亲临前线,政工干部还要带头冲锋。
安德烈·帕利阵亡后,《俄罗斯战士》杂志对他的评价是——“真正的政委”。
与之相反的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现任乌军总指挥,瑟尔斯基上将。
他是个苏联军校毕业的,土生土长的俄罗斯人,俄罗斯族。
苏联解体时,瑟尔斯基正在基辅国防大学深造,就地选择加入了新组建的乌军,当了乌克兰人。
至今,瑟尔斯基的父母和弟弟,还住在他们的老家,俄罗斯西部的弗拉基米尔州。
(这两位都是苏联老红军的后代)
从中可以看出:
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乌克兰,
他们的俄罗斯族未必亲俄;
乌克兰族未必亲乌。
还是那句老话,俄罗斯和乌克兰,这俩国家的情况却很特殊,特殊到了整个地球几乎都没有任何一个类似的先例可以供参考。
它们在一起了300多年,分开才30来年,无论是民族习惯,还是历史文化和经济利益,很多的东西,都是深度捆绑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