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你听说过“哭灵”,哭出百万财富的人吗?
前有专业哭灵人“李美珍”,专业哭灵24年,每场3000元的收费哭出了衣食无忧的生活;今有戏曲演员张金凤,半个月连哭16场为儿子还债,而她那梨花带雨、声情并茂的模样,甚至比逝者的亲人都痛苦。
那么,专业哭灵人这个职业的出现,反映了哪些特殊的社会现象?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又该如何正确看待这个职业?
从戏曲舞台到哭灵现场
“哭灵”一个很常见的词汇,每当家里有老人去世,儿女们都会在棺材前对逝者进行哀求,可如果将它划入职业的范畴,或许就有些独特且陌生了。
不过,对于张金凤来说,哭灵不仅仅是个传统习俗,更是一个饱含着真情实感的职业。
早在张金凤13岁时,她就加入了当地的剧团,学习了三年的曲剧,之后,张金凤跟着剧团四处演出,积累了大量的舞台经验。
除了曲剧之外,张金凤还自学了豫剧、越调、河南坠子等多种戏曲。即使后来离开了剧团,她也经常在家唱戏,对戏曲的热爱始终没有改变。
可到了中年时,张金凤的儿子王禹创业赔了个底朝天,欠了一大笔钱,丈夫和公婆又都病倒了,家里一下子没了依靠。
为了养活一家老小,为了替儿子还债,张金凤不得不放弃了热爱的戏曲,转头走上了专门在丧事上哭丧的“职业哭灵人”。
亲戚朋友都劝张金凤别干这个,觉得很不光彩,但张金凤却认为,职业不分贵贱,有付出就会有回报,靠自己的能力赚钱不丢人。
用泪水和唱词诠释生命
在刚转行成为职业哭灵人时,张金凤难免会紧张和不适应,她依稀记得第一次接活儿,当时是一位孤寡老人去世后没人安葬,于是老人的侄子便请张金凤去哭丧。
那天傍晚,张金凤第一次跪在地上哭,心里特别没底,因为要一直跪着,结束后她疼得厉害,腿和膝盖都青了,好几天走路都困难。
后来张金凤就给自己做了护膝,这样一来,夏天再热也烫不到她的膝盖,冬天再冷也冻不着她的双腿。
转眼间,从2021年入行以来,张金凤已经有了三年的工作经验,这三年来她渐渐习惯了各种环境,不管是灵棚里还是烈日下,甚至嘈杂的马路边,她都能立刻进入状态,用真情实感和熟练的唱腔完成每次哭灵。
张金凤每次哭灵前,都会认真了解去世的人的故事,包括性别、年龄、死因和家庭状况等等,然后她会根据这些信息,快速地在心里组织唱词。
因为有多年唱戏的经验,张金凤能很快地把去世的人的故事融入唱词里,用不同的戏曲唱腔来表达,让每次哭灵都与众不同,特别感人。
张金凤对自己的工作要求很高,她给自己定了条规矩:“家属满意,管事的人也满意,听的人要感动得流泪”。
因为在张金凤看来,哭灵不仅仅是哭,更重要的是通过哭灵,传达一种情感、一种价值观,让大家在悲伤中体会到人性的温暖和生命的意义。
母子携手,谱写生命新篇章
至于儿子王禹,他原本碍于面子不愿跟母亲走上这条路的,可为了还债,更为了照顾生病的父亲和年幼的女儿,王禹便跟着母亲开始学习哭灵这门手艺。
最初,王禹跪在地上根本哭不出来,甚至觉得脸上火辣辣的疼,但在母亲的耐心开导和悉心指导下,他慢慢认识到哭灵的价值,也理解了母亲的苦心。
于是,王禹开始认真学习弹琴和唱词,努力提升自己的哭灵水平。
张金凤对儿子王禹要求高,但也特别耐心,她把自己多年哭灵的经验全都教给儿子,还叮嘱他要认真对待工作,在尊重客户的同时,也要尊重自己。
在妈妈的指导下,王禹很快学会了哭灵的各种技巧,并且把哭灵的短视频发到网上,一下子吸引了很多客户。
现如今,张金凤和王禹一起经营着哭灵团队,生意越做越大,从许昌发展到郑州、山西、山东,甚至河北的客户都通过网络找上门。
但归根结底来说,哭灵是个特别的行当,从业者必须投入大量情感和精力,随着生意越来越好,张金凤平均每月要哭灵二十多场,高峰时一天哭三场,有时还要跨省奔波。
长时间的哭泣使她的嗓子嘶哑,眼睛也经常红肿,但张金凤从不抱怨,因为这是她的工作。
张金凤用泪水送别逝者抚慰生者,她哭过百岁老人,也哭过中年人,每个人的故事都深深触动她,让她难以平静。
除了哭灵,张金凤还做些手工活来贴补家用,例如粘头盔和扇子,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坚强和乐观。
如今,在张金凤和王禹的共同努力下,虽然家里依旧算不得大富大贵,但却已经度过了艰难的时期。
而对于儿子王禹欠下的外债,张金凤表示:“不管是谁打电话都得接,咱欠账不赖账。”
或许,也正是张金凤积极面对人生的态度,才让自己的生活重新焕发出光彩。
泪水背后的坚韧与达观
其实,除了张金凤之外,还有很多与她一样的“职业哭灵人”,就比如已经入行二十多年的李美珍。
李美珍家里穷,18岁的时候就被父母许配了人家,可她的丈夫吃喝嫖赌、家暴成瘾,让李美珍苦不堪言。
终于在28岁那年,李美珍跟着姐姐跑了出去,但由于她没有学历和手艺很难在社会立足,所以兜兜转转下,李美珍开始做起了专业哭灵。
小时候的艰苦生活,以及那长达十年的婚姻噩梦,让李美珍对悲伤的情绪特别敏感,所以即便是面对不认识的人,她也能分分钟做到泪如雨下,并且一哭就是一个小时。
李美珍的第一笔收入,是她在大雨中哭了整整半个小时才赚到了70块钱,而经过二十年如一日的努力,如今的李美珍每个月能接到十几个单子,而每哭一场的价格也达到了3000元左右。
靠着哭灵,李美珍给两个儿子买了房子,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或许是见过太多的生离死别,李美珍格外珍惜身边的人,因为在她二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见过大老板、也见过企业家,葬礼档次更是层出不穷,但无一例外李美珍都感受到了亲情之间的淡薄。
就像一位网友说的那样:哭得最伤心的人,其实是在哭自己。
总结
其实,不管是张金凤还是李美珍,她们的身上都展现了普通劳动者不屈的精神和令人敬佩的品格。
在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交融的环境下,“哭灵”这一职业让人们重新审视了,那些被忽略的传统文化和职业,同时也提醒人们需要关注孝道文化的传承。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