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柿互动记者 高华荣
短视频时代,你以何种方式刷到戴军?
“视频号一直给我推他在杭州吃好吃的,他现在是常居杭州了吗?”
“我愿意称他为‘杭州后援会会长’,他真的孜孜不倦冲在第一线,为‘美食荒漠’在线‘反黑’。”
“看了王家卫的《繁花》,没想到戴军演这么个疯癫的角色还挺自然的。”
戴军有一个微信公众号,他像写日记一样,跟读者唠家常一样分享自己的近况。从去年底开始,他一直笔耕不辍地更新自己的《在远方》系列。
这是一部旅行纪录片的杂记。这次录制,戴军没有带任何工作人员随行,孤身一人与摄制团队踏上巴尔干半岛,推出了系列纪录片《去远方》第一季《穿越巴尔干的山与海》。
3月3日,这部被主创们定位为公路片类型的纪录片在腾讯新闻正式上线。每播出一集,都能引发网友的广泛讨论:“南斯拉夫电影《桥》和《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真好看,那年代我们十二三岁,走在上学路上都在唱‘啊,朋友再见!’”“看着你们吃得很热闹,口水直流啊”“还没去过巴尔干半岛,看完有被安利到”……
明天,纪录片最后一集播出,戴军依然沉浸其中,他说好的内容跟美食一样,“好饭不怕晚,欢迎大家来看看。如果你喜欢《权力的游戏》,这一路,都是‘权游’的场景。这是一条,我觉得是这辈子,必须要走一趟的线路啊”。
是吴彦祖的“平替”
也是最认真的宣传委员
“不知道能不能讲,哎呀,还是讲了吧。”
在乍暖还寒的杭州春日,戴军做完一个舒舒服服的SPA,跟老板颇熟的他,还“顺”走了一把雨伞。
穿过小雨纷纷的大兜路,戴军来到我们采访的咖啡馆。一上来,他就发挥了主持人的老本色,先炸个场:“你知道吧,这节目最初想邀约的人选是吴彦祖。”
这倒不难理解,首先是国外旅行所需要的外语沟通、那么多的人文建筑的游览,十分符合吴彦祖的背景。
后来,还是戴军接了这个活。临时抱佛脚的他,一边努力记笔记做功课,一边也偶尔会“为自己的莽撞干一杯”,在见到了500年前出版第一本斯洛文尼亚语书籍之后,“我脱口而出这不就是我们明朝吗,他们明朝才有自己的书?”
当然,吴彦祖也没闲着。戴军说:“我们在拍的期间,他有个工作在德国,一度还想跟我们会合参与拍摄。”
聊着聊着,戴军就打开手机,给我们展示着这次旅行的素材库。手指在相册里随意滑动,一条河、一棵树、一个墓园、一家餐厅、一座博物馆……戴军一边回味一边感慨:“你们看,太美了。”
“权游”里的君临城
和“龙妈”的同款项链
“巴尔干”一词来自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境内的巴尔干山,巴尔干半岛因为地处欧亚交界地缘战略位置,历史上充斥着各种矛盾和争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就发生在这里,大家对这个地方最熟悉的代名词是“欧洲火药库”。
这样一个各种文化冲突又融合的地方,景致也是极美的。巴尔干半岛西邻亚德里亚海,南面是地中海(包括爱奥尼亚海和爱琴海)和马尔马拉海,东边是黑海。《穿越巴尔干的山与海》,即得名于此。
这部纪录片从曾经的“冷战”最前沿、位于斯洛文尼亚和意大利的边界上的“摩根线”出发,戴军在斯洛文尼亚溶洞里被感染,高唱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回声荡漾。克罗地亚无疑让资深的“权游迷”戴军兴奋,当电视里的君临城真实地出现在面前时,戴军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真的,真的,一模一样”。在黑山,戴军体验了25道急弯的发夹弯道。这条能让驾驶者肾上腺素狂升的道路,令人难以想象地建造于1879年到1884年。
在整趟旅行中,戴军只买了两件礼物。一件是在克罗地亚,身为“权游迷”的他,“无脑”埋单了的“龙妈”丹妮莉丝同款项链。另外一件是以前南斯拉夫的一顶海军帽,“它折起来是一只小船的样子,不戴的时候,就扣在肩膀上”。
巴尔干半岛的夕阳
和伊沃·安德里奇的墓
这趟旅行,最让戴军花时间的,是找寻一座墓,“我是确定去巴尔干半岛才临时补的课,这本书看了个开头,我已经在路上了”。
到了巴尔干半岛,戴军发现这本《德里纳河上的桥》的作者伊沃·安德里奇无处不在。在安德里奇纪念馆,“我问馆长,母亲都快临产了,怎么还在走亲戚?”馆长回答戴军,因为家境贫寒,他们四处投靠亲戚维生。
被这本书深深打动的戴军,准备去拜访安德里奇的墓。这是当地的一个名人公墓,戴军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眼看着只有十分钟就到墓园的关门时间了,大家开始着急,“夕阳已经火辣辣地烧了起来,仿佛在替我着急,它把光线调到极致,以便我来寻找”。后来大家灵机一动,在网上搜了一下,原来这位作家并没有留下墓碑,而他们所处的这一块,正是他的葬身之处。“终于,我看到了先生的栖身之处,好低调,低调到一个转身,我就会错过。”
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做一个杭州版《去远方》,戴军会怎么策划?“我会推荐一个美食路线地图,你可以先去鼓楼的‘王日顺’吃早餐,两头乌肉包子、古法葱肉烧饼和金华口味的咸豆浆,吃完后去南宋御街、大井巷走走,看看胡雪岩故居和胡庆余堂。也可以顺着杨公堤走到太子湾公园,徒步走九曜山,看看五代十国时的造像,一直走到玉皇山,下来就是八卦田,午饭就在‘金仲帮’解决了。下午,避开西湖的人流,去西溪湿地赏樱花。晚饭,就在西溪路上的‘江南驿’,品尝杭州的至味美食。”
戴军推荐:美食
Restoran Protokol
黑山 波德戈里察
波德戈里察是黑山的首都及最大城市,在南斯拉夫联邦时期(1946年-1992年)时名为铁托格勒。
戴军推荐:“在黑山旅途中查找附近的餐厅时意外发现的,导航开到之后发现,哇,原来是人家首都。很好吃,每道菜都很好吃,我特别推荐墨鱼汁烩饭。”
戴军推荐:阅读
《德里纳河上的桥》
作者伊沃·安德里奇,原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作家,196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德里纳河上的桥》《特列夫尼克纪事》和《萨拉热窝女郎》,被称为是伊沃·安德里奇的波斯尼亚三部曲。伊沃·安德里奇出生于手工艺人家庭,早年参加反对奥地利的民族解放运动,是“青年波斯尼亚”组织成员,一战期间因刺杀奥匈帝国皇储案受牵连,被当局逮捕过。战后则在外交界任职,做过大使。
戴军推荐:“整个巴尔干半岛,只出过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就是伊沃·安德里奇先生。我是确定去巴尔干半岛才临时补的课,一本书看了个开头,我已经在路上了。安德里奇先生是个语言天才,他精通十几门外语。1961年,他在诺贝尔奖的舞台上说的获奖词,是法语。先生外形儒雅,声音温柔而又温暖,我彻底地迷上了这个人。”
责任编辑:孙倩审核:林琳 何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