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交通体系中,水泥混凝土路面是关键构成。其表层直接受车辆荷载与环境因素等影响,常见麻面、起皮、坑洼等病害。这些不仅降低行车舒适度,更因路面摩擦力改变,在复杂天气增加安全隐患,还会加速深层结构损坏,缩短道路寿命,增加养护成本。传统修补手段难以满足需求,因此,选用适配材料对高效处理水泥混凝土路面表层病害、保障交通顺畅意义重大 。



水泥混凝土路面表层病害类型及成因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形式多样,对道路的正常使用产生严重影响。

1、麻面与起皮:麻面的形成往往是由于施工振捣不充分,混凝土中的空气未能完全排出,导致表面出现众多细小凹坑;起皮则是因为表面砂浆层与基层的粘结不牢固,这可能是由于施工时基层处理不当、养护不到位,或者水泥质量存在问题,使得砂浆层在使用过程中逐渐与基层分离、脱落。



2、表层坑洼:长期车辆碾压与雨水冲刷磨损路面表层集料,形成初始麻面。在寒冷地区,冻融循环加剧材料劣化,导致砂浆层孔隙率增加、粘结力下降,加速表面颗粒脱落。当表层砂浆因施工振捣不密实或水泥水化不完全出现局部薄弱区时,在行车荷载剪切应力作用下发生定向剥落,形成深度≤5mm 的碟形凹坑。此类病害主要集中在轮迹带区域,其发展速率与交通量、降雨量及基层排水性能密切相关。



3、露骨:水泥混凝土路面表层的水泥浆体在长期的行车荷载磨耗、雨水冲刷,以及自然风化等多重因素作用下逐渐流失,致使内部集料暴露的现象。车辆轮胎的持续摩擦会直接磨损水泥浆体,而雨水的长期冲刷会将水泥浆体中的细小颗粒带走,加快其流失速度。在一些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温度的剧烈变化使得水泥混凝土产生膨胀与收缩,进一步削弱了水泥浆体与集料间的粘结力。露骨病害不仅会降低路面的平整度,增加行车时的颠簸感,还会使集料直接承受车辆荷载,加速集料的磨损,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路面结构的承载能力下降 。



MMA 聚合物薄层修补料固化快、耐久性好,在路面修补中优势明显。对于病害较轻的路面,采用较薄的 MMA 聚合物薄层修补层,利用其快速固化特性,能极大缩短交通封闭时间,减少对交通的影响;对于病害严重的路面,适当增加修补层厚度,可充分发挥其良好耐久性,确保修补质量,降低后期维修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修补效果的平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