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从小就被家人捧在手心里呵护的昆明姑娘,家境富裕,学习优异,凭借国家公费留学的支持,满怀梦想飞往美国求学。

就在她站在美国大学毕业典礼的聚光灯下时,却因为一句“美国空气香甜”狠狠地回击了祖国,用同胞的尊严换取掌声。



她就是杨舒平,曾经被寄予厚望的留学生,却因崇洋媚外而跌入深渊。

从万人羡慕到人人指责,她的结局令人叹息:不仅被美国驱逐出境,回国之路也变得异常艰难。这位昔日的“天之骄女”如今连一份稳定的工作都找不到。



这并非简单的言论自由问题,而是赤裸裸的背叛,触及了国人最敏感的底线。

她的发言犹如一声警钟:你可以追求远方的梦想,但千万别忘了自己来自何方。

空气是否香甜并不重要,如果内心充满苦涩,无论走到哪里都是绝境。



开篇:春城骄女的起点

杨舒平,90后,出生于云南昆明这座被称为“春城”的地方。

这里气候宜人,蓝天白云常伴,空气清新得让人感到愉悦。



她出身于一个条件优越的家庭,父母都是当地的公务员,收入稳定,生活无忧无虑。

在那个年代,公务员家庭的孩子往往被视为有依靠,杨舒平自然也不例外。



父母对她抱有很大期望,秉持“穷养儿富养女”的传统观念,从小就给予她最好的教育和最多的关爱。

她没有辜负他们的期待,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成绩优异,是名副其实的“学霸”。



邻居们见到她都会夸赞:“这个女孩将来一定会有大出息。”

高中毕业后,杨舒平考入重点大学,并且获得了公费留学的机会——这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金饭碗”。



19岁那年,她带着满心的憧憬踏上了前往美国马里兰大学的旅程。

那一刻,她是父母的骄傲,是同学心目中的榜样,更是祖国培养的未来栋梁。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这条道路会偏离得如此严重。



美国初体验:从惊艳到迷失

刚到美国时,杨舒平被眼前的一切深深震撼。

马里兰大学校园绿树成荫,课堂上师生互动热烈,同学们开放的思想让她耳目一新。

与国内的应试教育相比,这里更像是一片自由发挥的天地。



她渐渐喜欢上了这种氛围,甚至有些沉迷其中。

虽然空气确实不错,但真正吸引她的是一种“无拘无束”的感觉。

她曾对朋友感叹:“这里的生活太特别了,人们似乎活得更加轻松自在。”



然而,这种“轻松”逐渐变了味道。

杨舒平的导师中有一位关键人物:陆道逵,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的华裔校长。



他的名声并不好,学识虽高,但骨子里却带有浓厚的崇洋媚外倾向。

他经常在课堂上拿中国说事,大肆夸耀美国的种种优势,还夹杂着一些种族偏见。



杨舒平原本三观就不够坚定,再加上年纪轻轻,听得多了便开始动摇。

她逐渐觉得,美国的一切都优于国内,甚至连空气都“甜”得让人难以割舍。



毕业典礼的风波:一句“香甜”引发众怒

2017年,在马里兰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杨舒平登上了演讲台。

她身着学位服,面带微笑地说道:“五年前,当我第一次呼吸到美国的空气时,我摘下了口罩,那种感觉真是甜美无比。”



随后,她又盛赞美国的言论自由是多么珍贵,语气中充满了对新生活的感激。

话锋一转,她将矛头指向中国,批评国内空气质量差,出门必须戴口罩,否则就会生病。



这句话传回国内后,就像点燃了一颗炸药包。

昆明是什么地方?

PM2.5常年保持在全国较低水平,空气质量远超许多城市。



网友们愤怒了:“你家昆明天天戴口罩?难道云南天天都在下雪不成?”

更让人气愤的是,她还暗示自己想要拿到绿卡,彻底融入美国社会。

舆论瞬间失控,她的社交账号被愤怒的评论淹没,甚至连昆明官方也不得不发文澄清空气数据。



面对铺天盖地的指责,杨舒平发表了一封道歉信,但态度敷衍至极,像是在应付任务,毫无悔意。



不久之后,她再次公开发言:“中国雾霾严重,出门需要戴50层口罩!”

这一举动彻底撕破了脸皮,大家终于明白:她试图通过踩低自己的祖国来换取一张美国绿卡。可惜,她的算盘打错了。



下坡路:从天堂到地狱

杨舒平可能以为,只要紧紧抱住美国的大腿,未来就会顺风顺水。

然而现实狠狠地打了她的脸。

毕业后,她既没能拿到绿卡,也没能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



美国企业嫌弃她立场不坚定,缺乏忠诚度;中国企业更不可能接纳一个“卖国求荣”的人。

没过多久,她被美国驱逐出境,那个她口中“空气香甜”的国度毫不留情地将她扫地出门。



回国?她不敢。

于是她去了韩国,但情况并没有好转。

韩国人对她的“忘本”态度嗤之以鼻。



她勉强找到一份工作勉强维持生计,可疫情爆发后,公司倒闭,她再次失业。

走投无路之下,她偷偷返回云南,希望低调重启人生。

她四处投递简历,寻找关系,甚至隐瞒过去,但“杨舒平”这个名字早已成为敏感词,无人敢碰。



回国后的杨舒平,日子过得十分狼狈。

她尝试找工作,却屡屡碰壁,最终只能依靠父母的人脉进入一些小公司。



但大家都知道她的事迹,纷纷避而远之。

据传,她还尝试过直播带货,想借助流量翻身,但每次露面,评论区总是充斥着“空气甜吗”的冷嘲热讽,翻身计划彻底失败。



崇洋媚外的代价

2019年,加拿大华裔歌手吴某在接受采访时大肆称赞外国月亮圆,声称“国外的音乐氛围完胜国内”,结果遭到粉丝猛烈抨击,最终不得不道歉收场。

还有2021年,一位中国留学生在英国街头直播时公开表示“中国穷得没法待”,结果被网友扒出是个富二代,回国后同样遭到抵制。

这些人和杨舒平一样,都认为贬低祖国能够抬高自己,但最终都摔得鼻青脸肿。



根不能丢,自由有底线

杨舒平的经历令人感慨万千。

她曾是众人眼中的佼佼者,公费留学的机会是无数人挤破脑袋都想得到的。父母的精心栽培、祖国的全力支持,让她一路走到美国,但她却用一句“香甜”将这一切毁于一旦。



言论自由固然没错,但自由不是用来践踏根基的。

她或许是被环境所影响,或许是受到陆道逵的洗脑,但归根结底,是她自己选择了这条路。

人难免会犯错,但犯错就需要承担后果。



她如今的处境,既是自找的,也是给我们所有人的警示:无论走得多远,都不要忘记自己是谁。

空气是否香甜并不重要,如果内心充满苦楚,那么无论身处何地都是绝境。

你怎么看呢?

【信息来源】人民网2017-5-23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