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观新闻报道,菲律宾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菲总统马科斯的姐姐伊梅·马科斯就前总统杜特尔特被捕并被移交国际刑事法院一事提出质疑。杜特尔特被捕事件引发菲律宾国内外广泛关注,伊梅此举更是让事件走向变得愈发扑朔迷离。

事情要从3月11日说起,当天杜特尔特从境外返回马尼拉国际机场,随即被警方拘留,国际刑事法院以所谓“反人类罪”为由对其发出逮捕令。当晚,杜特尔特就被送上飞往海牙国际刑事法院的飞机,当地时间3月14日下午,他通过视频连线参加了在海牙国际刑事法院第一预审庭举行的首次聆讯。



杜特尔特(资料图)

杜特尔特执政时期,以强硬的反毒政策闻名。他大力打击毒品犯罪,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菲律宾社会治安状况。不过,这一过程中也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联合国高级专员办公室估计死亡人数至少为8663人,菲律宾国内团体估计数字可能更高。菲律宾一些组织和政治反对派以此为由,向国际刑事法院指控杜特尔特,国际刑事法院也对其展开调查。但菲律宾在2019年宣布退出国际刑事法院,不再受其约束,可国际刑事法院的调查并未停止。

此次杜特尔特被捕,在菲律宾国内掀起轩然大波。伊梅·马科斯在参议院听证会上言辞激烈,质疑菲律宾是否已沦为荷兰海牙的一个省。她指出,眼睁睁看着一位为菲律宾奉献的领袖被外人带走,这是菲律宾的耻辱。伊梅强调,菲律宾宪法所保障的自由以及正当法律程序的相关条款,在杜特尔特被捕事件中并未被遵守,菲律宾也没有法律义务逮捕杜特尔特并将其交付给国际刑事法院。

伊梅对马科斯政府配合国际刑事法院逮捕杜特尔特的行为极为不满,认为这一做法将菲律宾置于危险境地,会导致国内民众分裂。在听证会上,她与菲律宾司法部长雷穆拉针锋相对。雷穆拉辩称国际刑事法院对可能犯违反国际人道法罪行的个人有管辖权,可马科斯刚上台时,却曾否认国际刑事法院对个人有管辖权。伊梅抓住这一矛盾,犀利反驳雷穆拉,指出马科斯政府此举不符合菲律宾司法程序。



杜特尔特(资料图)

杜特尔特被捕事件还引发菲律宾国内大规模抗议活动。在杜特尔特的“大本营”棉兰老岛,30万民众集体走上街头,焚烧旗帜,抗议马科斯政府对杜特尔特的“政治打压”。民众认为,马科斯政府配合国际刑事法院,是对菲律宾主权的践踏,也是对杜特尔特的不公正对待。此外,菲律宾国内民调也发生变化,杜特尔特所支持的政党在年轻选民中的支持率飙升3%,这表明民众对马科斯政府这一行为的不满,以及对杜特尔特的支持。

面对国内的舆论压力和伊梅的质疑,马科斯政府处境艰难。马科斯曾表态愿意同国际刑事法院就杜特尔特被捕一事进行协调,这与他之前积极配合国际刑事法院逮捕杜特尔特的态度截然不同,可见其已感受到巨大压力。

从菲律宾国内政治格局来看,杜特尔特家族和马科斯家族关系复杂。杜特尔特曾在2016年总统任期内推动将老马科斯遗体安葬在菲律宾英雄墓地,并在2022年大选期间支持马科斯参选总统,当时杜特尔特的女儿萨拉·杜特尔特还担任马科斯的副总统,两大家族达成政治联盟。但随后双方关系迅速恶化,2023年,萨拉·杜特尔特辞去教育部长职务,马科斯的“团结党”与杜特尔特的“民主菲律宾力量党”在地方选举中也成为竞争对手。此次杜特尔特被捕,进一步激化了两大家族的矛盾。



杜特尔特(资料图)

从国际层面看,国际刑事法院对杜特尔特的逮捕行动引发诸多争议。不少国家和国际组织认为,国际刑事法院在处理该案件时存在政治化倾向,干涉了菲律宾内政。菲律宾已退出国际刑事法院,国际刑事法院对菲律宾公民是否仍有管辖权存疑。而且,美国在这一事件中扮演的角色也备受关注。美国一直试图在南海地区制造紧张局势,拉拢菲律宾对抗中国。杜特尔特执政时期,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在南海问题上寻求与中国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这与美国的战略相悖。如今杜特尔特被捕,美国的态度和行动,不免让人猜测其是否在背后推动这一事件,以实现其在南海地区的战略目的。

目前,杜特尔特的命运仍悬而未决。但伊梅·马科斯的介入,以及菲律宾国内民众的抗议和民调变化,都给马科斯政府带来巨大压力。若马科斯政府无法妥善处理这一事件,不仅可能引发国内更大规模的社会动荡,还可能影响其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地位。而杜特尔特若能重获自由,无疑将对菲律宾国内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他可能会继续在菲律宾政坛发挥重要作用,推动菲律宾在外交、内政等方面政策的调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