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个不同行业里都流传着一句话:“不出海,就出局”。2025年,出海更已成为众多中国企业发展的一道必答题,有机会、有实力的企业都将目光放到了海外,希望通过全球化布局寻找增量市场。
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已经发生:在市场环境上,国际贸易变数丛生、不确定性增强,影响着企业在海外的供应链布局;新技术的涌现也给企业数字化提出了更高的安全性、合规性的要求……
出海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机会,但在2025年,中国企业出海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日前,财经天下和长江商学院MBA共同策划了主题为“2025,出海新方法论”的闭门分享会,邀请了来自不同领域的企业嘉宾,共同讨论出海方式、对海外市场的评估和规划等问题。
站在2025年春天的门槛上,中国出海企业们,正开启一场全新的思考。
01、出海不是“权宜之计”,更要深入融入
新兴市场的崛起,为中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当前,全球经贸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在机遇中也存在着新的挑战。
在活动的开场致辞中,财经天下负责人就提到,出海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也是值得尊重的举动。出海过程中,“变化”成为唯一不变的事情,但在改变的同时,也一定有新机会出现。近年来,一批如安克创新、泡泡玛特在海外取得了成就的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或者在海外建立品牌影响力,书写出了属于自己的出海故事。而作为传播机构,也希望能把这些出海故事用更好的方式,向外传播出去。
▲长江商学院市场营销学副教授 、MBA项目副院长李洋
长江商学院市场营销学副教授 、MBA项目副院长李洋也分析称,当下中国企业的“出海意识”已经越来越强了,但和海外用户在语言、文化等方面还存在隔阂。同时,很多企业仅仅将出海作为国内业务经受挑战时的“权宜之计”,缺乏长期规划,正在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挑战。
李洋同时提到,即便如此,中企在海外的机遇还是扑面而来:在新能源、互联网和消费等众多领域,国内企业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在抢占海外市场、占领海外用户心智方面都具有优势。特别是近年来,国内企业通过《黑神话:悟空》《哪吒2之魔童闹海》等内容产品与数字化工具结合,也带来了更多的文化软实力在海外突破的机会。
▲用友网络中企出海业务总监靳晓旭
而中企要真正实现全球化,就要打破文化、语言等的天然隔阂,真正走入当地市场。
用友网络中企出海业务总监靳晓旭在案例分享中提到了一个例子:泰国的摩托车市场上,本田是深受当地消费者认可的品牌,它的车售价并不便宜。但本田用“深耕当地市场40年”的宣传语,以及产品的质量、售后服务获得了用户的信任。深度融入当地市场,这对出海企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用友通过推进产品语言本地化,财税合规本地化,满足了出海企业融入本地的业务需求。
中企出海的速度也正在加快。靳晓旭提供了一组数据:2024年,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162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0%;中国企业出海业务正从传统的欧美市场等成熟地区,逐步扩散到中东、非洲等新兴区域。不同市场之间文化、商业差异也推动出海企业选择更为有效的出海模式。
靳晓旭提到,产业链出海成为当前的一大趋势,比亚迪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而“抱团出海”,也是中企可以采取的一种有利模式。
例如蜜雪冰城的出海,就和OPPO以及极兔速递等企业在海外的耕耘分不开。蜜雪冰城通过与O系合作,借助其在海外尤其是东南亚市场的经销商和门店搭建加盟网络,并依靠极兔的物流配送体系支持,快速实现了门店扩张。
靳晓旭提到,在企业全球化的成功经验中,包含企业文化体系、管理体系、产品研发体系、人才管理体系、服务体系、销售和品牌策略、渠道策略、财务管理等15大体系的建设。而实现它们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合理运用数智化解决方案。
同时,出海企业对数智化建设能力、尤其是本地化经营的需求,也越来越精细化。用友作为中国企业软件厂商中出海最早的厂商之一,有着丰富的海外服务经验,其数智化解决方案能够更好地帮助企业解决本地化等问题。通过数智化支撑业务模型、多国语言和国别产品包等,也可以满足企业在不同地区的本地化经营需求、数据隐私方面的合规问题等。
02、不光要卖产品,更要高质量出海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和出海的趋势不期而遇。出海企业也需要更多的技术平台、创投平台,一起来共同赋能,这是所有国内公司需要共同面对的一场“攻坚战”。
在活动中,长江商学院市场营销学副教授 、MBA项目副院长李洋和OceanBase公有云事业部解决方案总监戴涛、亚马逊云科技VC BDM赵心怡,共同讨论了“助力企业,保持出海新动能和新势能”的话题。
现在的中企出海,已经不仅局限于要到海外市场“卖产品”那么简单,而是要实现高质量出海,这对于每个企业来说都是新的挑战。
赵心怡表示,无论是初创公司,还是亚马逊云科技这样的跨国企业,在面对海外市场时,挑战都是不可避免的,例如要适应当地的监管要求、市场价格体系等等。对于中国的企业而言,对英语地区的语言环境可能适应会比较快,但在中东、南美、非洲等市场,企业们还要适应当地的文化、语言等沟通要素,在经营环节上劳工、财税、法律等也得因地制宜。另外,就是在技术支撑体系方面,要应对当地的数据合规性问题等。
此外,很多初创公司在海外,也在面对资源调度的问题。它们在出海第一天,面向的就是当地主流的用户群体,而不仅仅在做华人的生意;同时,当地本土化团队组建管理也需要平衡驻派还是本地部署的考量。
赵心怡提到,在制造类等企业出海的过程中,也可借专业服务提供商如HR SaaS和其他技术服务类企业之力提高在海外布局的效率,解决海外用工等服务难题。而亚马逊云科技可以在市场资源端、产品技术解决方案端借助初创网络平台去支持这些企业,更好地达成目标。
赵心怡也提出,初创企业在海外竞争中,要在关键节点上拥有自己的优势,逐步筑起护城河。成功的创始人,需要具备全球化认知、勇于接受挑战,并在技术、产品、运营或团队管理上有突出能力。
戴涛则强调,出海面临的地缘政治问题、国内外市场差异等,都是企业将面对的挑战。他提到,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企业不仅仅是要用产品和业务模式“走出去”,也要完成数字化、融合新技术。
他举例称,像OceanBase所处的数据库赛道,面向海外市场,要靠产品竞争力“卷技术”才能“走出去”。企业要“肉身出海”,包括OceanBase的高管团队也必须亲自到海外考察、建立研发团队等,了解和尊重当地的市场规则。
OceanBase出海的同时,也在服务出海企业。戴涛表示,全球数据库市场在加速向云迁移,且增量主要来自云服务。企业出海需依赖成熟的云基础设施,通过云服务实现自身的轻量化、敏捷化运营。在不同的行业中,如IT属性较强的消费电子,以及对数据管理和云服务有要求的互金、零售、制造等行业出海,对数据库上云服务都有强烈的需求。
赵心怡总结说,尽管挑战巨大,但机遇也一直存在。中国企业或者很多华人团队在海外,也展现了在精细化运营和勤劳苦干方面的优势。在前几年的消费浪潮当中,中企已经积累了非常出色的经营理念。现在,也有更多企业展现新的趋势,例如很多传统贸易型企业已经转向了有组织、体系化的组团出海,给企业“走出去”的形态也增加了更多的可能。企业的国际化团队中也有了更多年轻力量加入,提供了更多整体化、系统化的打法,可以成为未来的增长点。
同时,AI、云服务这类技术赋能的高价值赛道,和传统企业结合,将共同为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创造新的价值。
03、去非洲市场,当下就是最好的时机
从产品出海,发展到品牌出海、供应链出海,中国企业出海的目标和模式在不断进化。出海也不仅仅是企业为了实现一时增长的“权宜之计”,它们在海外也需要去融入当地的生态系统。那么,企业如何在“走出去”之后,再“走进去”,真正实现业绩增长?
MSC咨询创始人、CEO谭亚幸在《企业出海如何突破增长边界》的分享中称:“出海”不是“出口”,企业要跨出这一步,就必须要思考:出海去哪儿、怎么出海?在这背后隐藏的,则是企业在海外如何定位自己的问题。
谭亚幸也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一个家居品牌在美国市场开拓时发现,很多年轻的消费者对于“沙发买多大”是有困惑的:独居时房子太小不适合大沙发,但当家里人口增加后沙发又不够用。于是该品牌推出了可以拼接的“乐高式”沙发,可以在用户有需要时随时增减。这个产品取得了成功,在几年前被美国当地品牌收购。
但企业如何判断自己的市场在哪里、产品应该如何布局?谭亚幸提出,企业家们要作出诊断和规划,管理层要梳理出海的关键问题,找到出海的最优解,了解去什么市场、那里的风险和优势、市场数据、自己的资源等等。
他总结说,对企业来说,出海就是有目的地针对其他国家的市场进行战略规划,获得长期利益,而不是单纯出去“卖东西”。在他看来,现在出海仍是一个好时机。而“出海”和“出口”的差别就在于,它是一个“不内卷”的增长,“卷价格”在这里是没有必要的。
▲MSC咨询创始人、CEO谭亚幸
谭亚幸还分享了一个例子称:一家女鞋品牌就是依靠调研发现,在美国市场上很多女性需要一双“既时尚又舒服”的高跟鞋,于是推出了新品。并且该女鞋的原材料是从回收塑料中提取,实现了环保,切中了用户的痛点,从而获得了收益。实现“不内卷”增长的关键点,是企业要有长期的规划、预期的低风险、建立系统性的团队。
过去很多企业谈到出海,往往把目光投向东南亚、中东等市场。但现在,还有更大的市场等待更多的企业去开发,比如非洲市场。
有数据显示,到2024年年底,非洲人口已经突破14亿,其中15~35岁群体占比超35%,这也意味着非洲将拥有全球最大的年轻消费群体。像传音手机等品牌,都曾在非洲创造过亮眼的增长故事。
在谭亚幸看来,当下是“去非洲最好的时机,没有之一”。他披露了在埃塞俄比亚的智能设备普及率,这些数据也将辅助企业在这块新兴市场,更好地作出决策。
实际上,很多非常小的决策点,或许就能给企业带来启发。谭亚幸分享了“1美元影响力”模型,他认为,这也是在企业开拓非洲市场时,非常值得去思考、也会带来帮助的内容:去思考每投入1美元会产生的经济回报,以及它会带来的减排、增收、改善健康环境等社会效益。这种思考方式,会帮助企业在效益增长和普惠方面作出平衡,带来长期性发展。
在活动中,来自数十家企业的与会者也分组讨论、分享了出海相关的经验以及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会者们一致认为,出海面对的是更加广阔的庞大市场,面对陌生的市场,企业在不同的阶段都会存在困惑,但只要共同协作和互助,办法总会比困难要多。
正如财经天下负责人在致辞中,对企业出海探索之旅所总结的:“我们探索不息,这探索的尽头,即是我们重抵出发之地,照见初心之时。”
会后,MSC咨询联合财经天下共同策划发布了《2025出海非洲,再次看见金字塔底层财富》报告,其中将包含更多的最新非洲市场数据、实际调研、成功案例、Top 10非洲合作机构名单及联系方式等,帮助企业在出海非洲市场问题上进行决策。
作者 |阳一,编辑 |李不清,图片来源 | 视觉中国,本内容来自财经天下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