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优先还是院校优先,每年都吵得不可开交……
大家吵了大半天,可就是忘了主体,离开主体谈结论,不就是伪命题吗……
其实从流量的角度上来讲,就需要站边,强烈的院校优先或者专业优先,这个时候才有流量,如果你是站在中间,是没有人看的,也没用流量的,但流量跟我们家孩子的未来有啥啥关系。
大学是谁在读啊?是不是咱们家的孩子,那么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呀,所以我们的主体是孩子,离开孩子谈任何问题都是伪命题。
专业优先,专业很重要,这个点没有不对,但是换个角度来看,大家觉得啥专业好,2025年高考或许就是电气了,大概率排第一位。我们极端一点,全国的高校都只开电气专业,学电气的人数比就业岗位多很多,那么电气专业好吗?大部分还是一样的找不到工作。但是大学会这样设置吗?不会,所有的专业都需要开设,招录也需要考虑所有的专业,而不是单单看某一个专业。所以咱们要看行业发展趋势。
再说一个误区,大家都在跟风报,别人说这个专业好,然后咱们就跟风选择。可是咱们孩子根本就学不懂,有很多孩子数学物理一塌糊涂,然后还去选择工科哪几个热门,进了大学后,要么就是挂科,要么就是老师放过的,最后还会有好的发展吗?真的,每年都遇到很多的同学,高考考得很不错,专业选择也是热门,学校也非常热门,可是进了大学后,有些科目学不懂,然后开始摆烂。
所以呀,咱们家长别乱听,管他谁说院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跟咱们有毛关系。
一切从咱们家的情况出发,从咱们孩子的情况出发,探索出咱们家最好的路径,别人说不好,不见的咱们家不好,同样别人说好的,当前也是非常不错的,不见的咱们家就适合,核心就是适合咱们家的才是最好的。
同样专业冷热不是永久的,当下的热门未来不见得是热门,当下的冷门未来不见得是冷门。比如这两年不受大家待见的土木工程,可是前些年的热门,我读大学那几年,就业非常的好,录取分数也非常高,还没毕业就签了。同样土木工程学院的同学,如果是谈了朋友的,直接把男生的简历和女生的简历定在一起,男生的放前面,女生的简历看都不看,直接签2个人的,你看看这两年呢。同样前些年的经济金融,计算机等,是不是也发生了大变化。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唯一不变的就是咱们自己的能力,大学怎么学,如何学好,这个才是核心。何况现在的大学,不再是前些年的大学了,你考上个好大学,读个好专业,基本上就不愁了。但是现在不是了呀,就是是最热门的专业,毕业生依然很多,但是岗位减少了呀。就算读了个本科,也很难解决问题,毕竟现在学历贬值,研究生是标配了,大家可以看看一些单位的就业数据,是不是研究生的比例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我们长远思考,做好路径规划,高考有严重的滞后性,当下的选择,要在未来7年8年才有结果。
那怎么办?根据我们家的情况和孩子的优势劣势等等综合匹配,然后找到咱们的一条路,本科怎么学,要不要读研,是考研还是保研,本科学什么,研究生学什么?相关的专业是必须研究生还是本科就可以,专业需不需要辅修或者二学位,又或者咱们需要交叉学科,证书需要哪些,社团要不要参加,学生会班干部,入党要不要,大一大二大三大四怎么学?实习应该怎么弄,这样的问题有很多,咱们需要把它找不出了,然后利用大学这个时间去解决。只要这儿的问题解决了,其实就没什么问题了。
最后一句话总结,管你院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适合咱们家的才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