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整理旧文件,得到一封重要信件的副本。

这封信件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副主席王震同志办公 室,极其珍贵,因为我的一生命运因之而改变!(正本 原件在全国政协档案中。)

原文如下:


【国家副主席王震办公室转全国政协办公厅的要件】

任重同志处呈报

任重同志:

王震同志嘱:“报告任重同志。拜托将何新同志调到政 协研究室工作。何新同志有两点请求盼能满足。”

何新同志曾与王老谈过:单位有重大活动,领导交给研 究题目,他保证参加,努力完成。自己的研究情况、成 果及时向单位领导汇报。

但希望:一、不坐班,大部分时间在家里从事研究。

二、单位给订阅一份新华社的《参考资料》。

烦请任重同志批示

王震同志处,上

91年9月2日

全国政协副主席王任重同志收信后立即批示给全国政协 秘书长宋德敏同志 :

【王任重同志的批示】

宋德敏同志:

关于何新的工作,请照王震同志意见安排,同意他不来 上班。

并请资料室给订阅《参考资料》及他要看的资料。

王任重

9 月3日

【附注:王震,时任国家副主席。王任重,时任全国政 协常务副主席。宋德敏,时任全国政协秘书长。】

此事缘起及始末:

1991年夏,李鹏总理欲调我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 作,委托国务委员马洪和孙尚清副主任约我谈话,征求 我意见。

我表示去国务院系统工作很高兴很荣幸,但是我在社科 院是不坐班的,也不经常开会,日常在家工作。希望工 作调动后仍然如此。

孙尚清摇头说这恐怕不行,国务院是国家机关,不是科 研机构,人员是国家干部,不是科研人员,所以不同于 社科院,没有不坐班的先例。

马洪说:“你提的这个要求是个新情况,我们向总理汇 报后再考虑吧。” 此事后遂无果。

没想到此事后来竟然被更高的老一辈领导人和王老知道 了。于是委托中央统战部丁关根同志与我谈一次。而后 王震副主席约我谈话。

我谈了我的想法云:我这人不成器。我不想当干部,不 想从政,不想进步。只想一生从事研究自己所感兴趣的 学问和问题。

王老竟说:理解你。你这个工作的事我来办吧,我给你 找一个不用上班开会的地方。

于是王老给全国政协领导同志写了这封信,于是后来我 离开工作了十年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被调到全国政协机 关。

此后,除了每年参加两会,作为国家高级公职人员,我 竟得以三十年没上过一天班,在家中工作思考写作,一 直到退休。

三十年来,我一直得以放飞自我,天马行空,独往独 来,安居遨游,从事各种自由研究。

于是成就了我何新独特的一套思想体系和学术事业。

如今三十年于斯,我亦已垂垂老也。著作等身,名满天 下,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所以谤亦随之,付诸一笑而 已。

呜呼,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自顾平生,何其幸 运!殊遇如此,空前无后。

我对当年曾深深关爱我的邓、陈、江、李、宋、胡乔木、邓立群、胡绳、梅益等前辈及老领导,表示我深深 之感恩、怀念之热忱。

我必须对王震及王任重两位德高望重的老革命家之慧眼识人,以及不拘一格、打破常规地用人,深表敬意与谢意!因此公布此信,以志纪念。 我所能说的是,此后三十年多来,我平生只做了一件事 就是——阅读、思考、写作。

我没有辜负老人家们之所托付。

一切都是宿命——求仁得仁,夫复何求?!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