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6年起,日本单身者需缴纳‘子育支援金’,年收入越高负担越重。‘凭什么为别人的孩子买单?’的愤怒背后,是终身未婚率40年暴增10倍的现实困境。网友感叹:‘不是不想生,是没法生;不是不想养,是养不起。’真正破局之道,在于让婚育成为值得期待的幸福选择,而非用税费加剧生存压力。”
最近这几天,“日本将于2026年开征单身税”的消息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网友们有的支持,单身者和丁克家庭则怒斥这是变相的“惩罚”,因为他们既没有子女,亦无法直接享受这项支援,却需要为别人孩子的成长“埋单”。
从2026年4月起,所有加入健康保险和国民健康保险的居民将被额外征收一笔“子育支援金”,用来支援育儿体系,缓解少子化问题所带来的财政压力。
每年征收标准根据年收入200万、400万、600万、800万、1000万,征收2400日元到12000日元,而且每年还会递增。
对于有孩子的家庭来说,这笔费用或许可以看作是一种社会互助,但对没有子女的个人来说,却成了“强制付出、无直接受益”的制度,以至于很多人愤怒地表示:“凭什么我要为别人的孩子买单?”
网友愤怒的背后,其实也折射出日本社会传统观念的延续。“结婚生子”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被认为是天经地义,未婚者常常被贴上“不成熟”“不负责任”的标签,在职场和生活中也容易遭遇隐形歧视。
1980年,日本男、女的终身未婚率仅为2.6%和4.45%;而到了2020年,男性终身未婚率增加了近10倍,女性则接近5倍。
有人一语道破不婚、不生孩子的真相:“我也想结婚生子,可现实根本不允许!”
这场日本“单身税”的风波也引起了中国网友的高度关注,大家普遍心情复杂:一边羡慕,一边担忧。
羡慕者觉得“这才是真正的支持生育”;担忧者担心“会不会我们国家也有一天会搞出类似政策?”
“单身税”这种手段解决少子化的方式,被不少人视为饮鸩止渴:“不是不想生,是没法生;不是不想养,是养不起。”
“单身税”的争议,不只是关于钱的讨论,更是对婚姻自由、社会公平的深刻拷问。实际上,比征收这税那税的手段相比,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解决年轻人“不敢结婚、不愿生育”的现实困境。
只有当婚姻与生育不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成为值得期待的选择、成为幸福与快乐的事情,结婚率、生育率才有可能止跌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