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中东的天空,正在被浓重的火药味笼罩。从隐形轰炸机、攻击机、航母打击群,到“萨德”“爱国者”反导系统,美国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把一场战争的全部筹码一张张摆上台面。这场快速升温的军事部署,已远远超出“打击胡塞武装”的范畴。即便五角大楼再如何遮掩,战争机器的轰鸣已无法掩盖一个事实:美伊摊牌的倒计时,正在逼近。



6架B-2隐形轰炸机停驻印度洋前线基地迭戈加西亚,6架KC-135空中加油机提供长时间打击能力,这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威慑”部署。B-2作为全球唯一可携带3万磅级“掩体破坏者”巨型钻地弹的战机,早已不止一次被拿来作为“打伊朗核设施”的关键手段。与此同时,美国F-35A隐形战机与A-10攻击机陆续部署,两个航母打击群在红海方向待命,而C-5M“超级银河”运输机正在源源不断将“萨德”“爱国者”系统运往以色列。这不是演习,这是战争动员。

五角大楼的算盘已经摆得非常清楚。如果仅仅是打击也门胡塞武装,用得着全球调兵遣将、将本就“捉襟见肘”的高端反导系统从关岛、韩国抽调?当美国甘愿将朝鲜半岛的防线临时抽空,也要集中力量押注中东,这个举动本身就是最大的信号:美军已经不惜代价准备好下一场大规模冲突。胡塞只是前哨,目标直指德黑兰。

另外,美国这次的调兵模式,是用“实战分散部署”的方式模拟全面战争状态。将两套“萨德”系统部署以色列,标志着美方已判断未来冲突将以“饱和打击”展开。伊朗的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和无人机组成了高密度攻击能力,一旦战争爆发,肯定会用压倒性火力突破美以防线。部署“萨德”和“爱国者”并不是万全之策,而是表明美军正在为“不可防”的一刻做准备。

美国媒体也不再掩饰这一意图。《每日邮报》引述以色列高层消息称:“特朗普入主白宫,是处理伊朗问题的最佳时机。”以色列长期以来对伊朗核计划高度警惕,但以往始终有所顾忌,奥巴马签署核协议,拜登政府倾向于外交解决,但如今,一切障碍似乎正在被清扫。在“新冷战”格局中,华盛顿与特拉维夫对德黑兰形成了空前一致:必须趁现在动手。



而特朗普的意图更不掩饰,他早已公开威胁称,如果伊朗不就核问题达成协议,“美国将进行轰炸”。这番话不是外交语言,而是赤裸裸的战争威胁。外交的前提是承认对方的存在,而特朗普的立场一以贯之:伊朗不签协议,就不是主权国家。

然而,伊朗也早已亮剑。革命卫队总司令萨拉米已经表示,伊朗绝不会挑起战争,但将坚决回击任何侵略。这句回应看似温和,实则异常强硬。因为伊朗从未像今天这样清楚战争可能爆发的时机与路径。

面对可能到来的“外科手术式”打击,伊朗手中的上万枚弹道导弹、自杀式无人机与高度分散的火箭弹,将成为撕裂美以“防御系统”的利器。一个足够真实的战争剧本已被多方军事分析机构模拟:成百上千枚导弹自伊朗、叙利亚、黎巴嫩、也门等地齐发,以自杀无人机为掩护,对美以军事基地、指挥节点进行饱和攻击,试图用“短时间内摧毁核心设施”的方式赢得战争主动权。

当美方忙于部署反导系统时,一个更深层次的战略问题却暴露无遗:美国正在透支全球军事部署能力。在俄乌战争的压力下,美军已经将原本用于对抗中俄的“爱国者”系统转移至乌克兰,而现在,为了防止中东突变,又不得不从太平洋战区、驻韩美军抽调有限的“萨德”和“爱国者”系统。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战法表面上看是战略灵活,实际上则是兵力枯竭的前兆。



换句话说,美军正同时面对三个战略战场:乌克兰前线的“代理人战争”,西太平洋方向的“印太遏制”,以及如今迅速升温的中东战场。而伊朗正好抓住了这一空隙,在胡塞、黎巴嫩真主党、叙利亚民兵网络中建立起多层次的火力网络,使得任何一次空袭都可能引发区域级连锁反应。

美国今天面对的伊朗,不再是十年前的伊朗。它掌握的导弹技术远超此前预期,已能实现上千公里精确打击,甚至具备一定的航母威胁能力。它不靠空军制胜,而是靠一整套“非对称打击链”展开反击。如果战争爆发,胜负未必立见,但中东将再次陷入十年级别的血与火。

而且,这场冲突并不会局限于美伊之间。一旦战火蔓延,整个中东的脆弱结构将瞬间塌陷。黎巴嫩、叙利亚、也门、伊拉克、巴林、卡塔尔甚至沙特都难以置身事外。石油航道受阻、能源价格飙升、全球供应链中断、资本市场剧震,2025年的世界,或将进入另一轮经济与地缘政治危机周期。

美国正在推动一场它自以为可控的战争,但战争从不因意图而受控。特朗普的“对伊极限施压”正在转化为现实战场,而以色列的“预防性打击”逻辑也正在逼近临界点。一旦点燃火药桶,世界将不得不为华盛顿与特拉维夫的冲动埋单。

当“萨德”系统落地以色列,当B-2轰炸机整装待发,中东正在失去和平最后的喘息空间。世界不该再对“战争是否会爆发”抱有侥幸心理,因为这一切,已经不是“是否”,而是“何时”。美伊摊牌,进入倒计时。而我们,也许距离下一个全球冲突,只剩下一个错误判断的距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