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动低收入群体就业增收,西宁市人社局强化部门协同,借助社区(村)贴近群众的优势,运用“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的创新模式,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在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同时,持续优化“家门口”就业服务体系,推动低收入人口就业帮扶常态化、长效化。
“微市集”激活社区就业服务圈
3月28日,城东区人社局在丽康瑞居社区等地创新举办家门口就业“微市集”。活动组织33家企业,提供701个保安、保洁等适配岗位,覆盖3个小区1.5万户家庭。现场特别开辟“低收入家庭绿色通道”,定向帮扶1705名困难群众。依托“东城·共富工坊”流动服务站,借助微信小程序“蓝师傅”,实现线上接单、线下服务的高效衔接,活动期间成功完成35单即时匹配。此外,市集还设置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健康关怀等专区,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并为200余人次提供血压血糖测量服务,让居民在享受就业服务的同时,感受到贴心关怀。
“云招聘”打破社区就业时空界限
3月29日,市人社局创新推出“邻里职达”社区云招聘会,采用“线上直播+线下对接+面试墙”三维联动模式。60家企业通过云端发布岗位信息,吸引3200人次在线互动交流。在城北吾悦广场设置实体“面试墙”,集中展示80个岗位详情,求职者扫码即可投递简历。市人社局联合民政部门,针对精准摸排筛选出的低保毕业生家庭,开展6场次直播就业指导,为低保毕业生家庭提供“点对点”专项就业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难题。
“产业链”精准人岗匹配促就业
同日,城北区人社局打造特色“家门口”招聘会,聚焦物业服务业用工需求,组织31家企业设立招聘专区,提供160余个岗位。通过建立“企业订单—政府培训—定向输送”机制,精准匹配岗位与人才,现场达成80份就业意向。活动现场还设立综合咨询台,整合就业创业补贴、社保参保、临时救助等政策资源,解答群众问题200余个,为求职者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持。
“小驿站”打造灵活就业新模式
3月30日,城中区人社局充分发挥“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的桥梁作用,在百韵华居小区举办“家门口就业·助力增收”专场招聘会。11家企业提供49个即时性岗位,实现“当日面试、次日上岗”的高效就业服务。依托零工大数据平台,实时匹配用工需求与劳动力供给,提升就业匹配效率。同时,联合社区卫生机构为360名求职者建立求职健康档案,提供基础体检服务,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贴心的就业服务,切实感受到“就在身边”的幸福感,真正实现就业有门路、上岗有补贴、权益有保障、收入有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