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近日消息,当地时间30日,美总统特朗普对普京“开炮”,发出对俄石油出口征收“二级关税”的威胁 。而在2025年4月1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莫斯科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举行会谈。在这一紧一缓之间,国际局势暗流涌动,其中深意值得细细探究。
特朗普(资料图)
美国向俄罗斯发出的“最后通牒”,绝非简单的一时意气之举。从美国的视角来看,其长期秉持霸权主义思维,在全球范围内追求绝对的主导权。俄罗斯作为军事强国,在国际事务中拥有重要话语权,这无疑是美国推行全球战略的一大阻碍。
特朗普自二次上台以来,就试图缓和对俄关系,其背后是美国“联俄抗中”的战略考量。美国认为中国是其“心腹大患”,想将俄罗斯拉进自己的阵营,共同围堵中国。但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有着自己的战略判断。相比与美国忽冷忽热的关系,中俄友好关系历经岁月沉淀,历久弥新。
在经济领域,中俄的合作对双方都意义重大。2024年,中国从外国进口的石油总量中,有1.0848亿吨来自俄罗斯,俄罗斯成为中国最大的石油进口来源国;在天然气方面,中俄东线管道在2024年向中国输送了2224万吨天然气,占中国总进口量的40% 。这样庞大的能源贸易规模,是中俄关系的坚实纽带,对两国经济发展和国计民生都至关重要。
美国若对俄罗斯石油出口征收“二级关税”,看似是一招“狠棋”,实则隐藏诸多问题。一方面,国际油价必然会因俄油出口受限而飙升,这将进一步加剧美国自身的通胀问题。美国国内的经济体系会因此遭受冲击,民众生活成本大幅提高,引发社会不满。另一方面,美国的“友好国家”如印度、土耳其等,也大量进口俄油。美国若“一刀切”实施制裁,必然会招致这些国家的巨大压力,破坏其盟友关系网络。
贸易(资料图)
王毅外长此时火速登机赴俄,有着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从政治层面来看,今年国家领导人同普京总统已两度战略沟通,引领中俄关系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中稳步前行。王毅外长此访,是要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进一步加强政治互信。
在国际事务合作上,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中俄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肩负着特殊责任。双方都愿捍卫二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推动世界走向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在乌克兰危机等国际热点问题上,双方可以协调立场。俄罗斯着眼于消除危机根源,构建持久的欧亚安全架构;中国支持一切有利于争取和平的努力,愿通过“和平之友”小组为推动危机政治解决发挥建设性作用。
在经济合作领域,中俄可以进一步深化能源合作,拓宽合作领域。在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当下,加强合作能增强双方经济的抗风险能力。而且,中俄可以在贸易结算等方面进一步推进本币交易,减少对美元的依赖,降低美国金融制裁带来的潜在风险。
贸易(资料图)
从人文交流方面,办好“中俄文化年”,丰富人文交流,能增进两国人民的友好感情。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能为两国关系的长远发展奠定更坚实的民间基础。
美国对俄发出的“最后通牒”,看似气势汹汹,实则难以达到其预期目的。而王毅外长赴俄会谈,为中俄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注入新动力,也为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带来积极信号。在未来的国际舞台上,中俄合作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