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特朗普酝酿了2个多月的关税大棒,终于落地了,全球市场都受到了影响,而首当其冲的就是美国的邻居,墨西哥。不难看出,美国正在逼墨西哥站边选队,这看似与中国扯不上任何关系,却是一招对中国精准的隔山打牛。

把话说得再直白一点,特朗普对墨西哥加征关税,就是企图通过掐住墨西哥的咽喉,逼迫其成为围堵中国产业链的马前卒。所以这场博弈的结局,不仅关乎墨西哥的命运,更是全球化时代下,整个国际秩序重构的缩影,这话一点也不夸张。


我们先来说下墨西哥的困境。墨西哥对美汽车出口占其总产量的69.5%,美国市场贡献了墨西哥汽车零部件出口的4成份额。这种深度绑定本应是互利共赢的筹码,但在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下,却成了墨西哥的“致命软肋”。

特朗普新关税的实施,将导致墨西哥每辆跨界车成本飙升4000美元,而墨西哥本土供应链越升级,其输美产品被征税的比例反而越高,说白了就是你越努力就越吃亏,而这正是美国精心设计的陷阱。

中美贸易联系非常紧密,这一点大家都知道,但大家可能不清楚的是,在中美博弈背景,以及美国一系列对华制裁下,其实中国很多产品都是“曲线入美”,也就是通过建设墨西哥的产业链布局,规避美国制裁和关税。


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这两年都先后在墨西哥建厂,不断加大在墨西哥本地的投资,就是为了通过墨西哥的“跳板战略”,规避美国二次征税的风险。这么一说,大家就应该能够意识到,特朗普对墨西哥的关税手段,其实真正影响的是中美贸易。

而如今特朗普关税大棒砸到墨西哥头上,显然就是要斩断中国商品绕道入美的通道,不给中国企业任何可乘之机。比如美国还通过篡改《美墨加协定》中的原产地规则,将“北美制造”偷换为“美国制造”。这样一来,墨西哥即便投入巨资提升零部件国产化率,只要产品不含足够“美国血统”,仍难逃关税大刀。


所以我开头就说了,特朗普这是在隔山打牛,极限施压墨西哥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特朗普一直在死死盯住中国。墨西哥的遭遇给中国敲响警钟,很显然,单一市场依赖模式在逆全球化浪潮中不堪一击。

中企必须需加速构建多元化供应链,通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和政策,继续深化与东南亚、拉美合作,同时在智能汽车、固态电池等领域,建立技术壁垒,形成“非对称优势”。

时代已经变了,今时今日面对美国的狙击,我们要做的不是被动应对,而是主动出击。因为美国的霸权体系只给其他国家两条路,要么被剥削,要么就在封锁中突围。如果我们一直不主动出击,最后依旧是被剥削的下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