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固有的认知中,人类由古猿进化而来,但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都在说明,人类的祖先其实是鱼……
这事说来也有几分巧妙,因为关键性证据是在一条盘山公路的乱石堆中发现的。
2019年9月的一天,中国科考队本来在山里寻找化石,结果下雨,再加上长时间的疲劳,于是团队中的朱敏老师就提议,要不换个轻松点的地方找找看。
朱敏老师打开地图软件,发现附近有一条新修的盘山公路,施工时可能会挖出远古化石,于是抱着试试的心态来到了目的地,结果还真在一处乱石堆中,发现了一块巴掌大的化石。
化石石板上能清楚看到数十条鱼类化石,经过先进技术分析,发现里面有奇迹秀山鱼。
奇迹秀山鱼是目前已发现最古老的有颌类,揭开了有颌脊椎动物的崛起过程,要知道的是,目前地球上99.8%的脊椎动物,都属于有颌类。
总结就是,陆地有颌脊椎动物的起源是海洋有颌鱼类。
为什么地球生命的起源是海洋?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会提反对意见,为什么生命起源一定是海洋,就不能是陆地?
因为陆地的环境太恶劣了,到处都是狂风骤雨、火山喷发,空气中满是一氧化碳、硫磺等毒物,根本不适合生物演化。
原始海洋中有大量营养物质,并且能为生物提供一个稳定的演化环境,所以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这是科学界的公认事实。
人类的祖先为什么是有颌鱼类?
起初,陆地是光秃秃的一片,没有如今我们看到的各种植物,所以植物的起源也是海洋。
随着潮起潮落,一些绿藻在退潮时被留在陆地,慢慢演化出了气生茎,接着跟真菌一起形成了“地衣”。
藻类在光合作用下开始改造岩石表面,逐渐形成了原始土壤。
随着原始土壤越来越多,海洋中的水生植物开始慢慢爬上陆地,接着一点点向内陆覆盖,在光合作用的帮助下,地球大气层中的氧气含量逐渐升高。
再把视角切换到鱼类。
在4~5亿年前,海洋生态链极其昌盛,但是海洋资源有限,这就导致内部竞争越来越大,一些鱼类受不了“内卷”,开始爬向陆地寻求新的机会。
为了适应陆地环境,鱼类的腮开始退化,取而代之的肺,这能让它们在陆地上存活好几个月。
鱼类有肺,这事是真的,例如今天的肺鱼,这也算是海洋鱼类演化的有力证据。
除了肺部,鱼类逐渐将鳍演化成四肢,例如在棘螈化石中得知,它的胸鳍骨骼演化成8根指骨,从“鳍”到“四肢”的演化过程,能帮助它们提高20倍以上的承重力。
到陆地以后,最大的问题是繁衍。
起初,陆地生物需要回到海洋中产卵,但随着羊膜动物的出现,生物繁衍可以远离水源,此过程中,脊椎动物同时也演化出了嗅、视、听等感官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爬行动物继续进化,恐龙时代降临,接着毁灭,然后南方古猿登场。
总结
之前我们研究发现,人类的起源是南方古猿,这话没错。
但是南方古猿又从何而来?源头是陆地有颌脊椎动物,虽然猜测共同的祖先在海洋,但缺乏实质性证据。
但随着中国科学家在重庆发现的奇迹秀山鱼化石得知,早在4.36亿年前,这种鱼类的颌骨与颈椎连接方式就很特殊,跟四足动物相似,反推过来,四足动物是由海洋有颌鱼类进化而来。
也就是说,这次发现填补了研究空白,完善了进化证据链。
做个总结。
4.4亿年前,无颌类进化出了上下颌。
3.9亿年前,肉鳍有颌鱼类开始走上陆地,进化出了肺、四肢。
3亿年前,四足动物分化为两栖类、爬行类。
2.5亿年前,哺乳动物的祖先开始出现。
6600万年前,地球发生第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持续了1.5亿年的恐龙时代迎来终结。
700万年前,人类跟黑猩猩分道扬镳,南方古猿开始直立行走,吃“熟食”后脑容量从400ml迅速增长到1400ml,接着就是现代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