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巨大的反贪污活动。
期间时任民航总局局长的一位大将被查出贪污上亿元,最终被最高人民法院判处了死刑。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陈赓却打电话亲自为其求情,请刀下留人,此人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我需要他,有大用处。
那么此人究竟是谁?为何会受到陈赓的亲自求情呢?
陈赓
事情还要从1952年说起,当时鉴于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冷战环境的需要,斯大林向我们的毛主席提议道,急需建立一所海陆空为一体的高级军事学院,以此来培养适应新中国发展需求的高级军事人才。
对于斯大林的提议,毛主席又结合当时朝鲜战场的实际情况,进而也感受到了小米加步枪的战略战法已经无法适应目前的现代战争,而斯大林的提议更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所以培养军事技术人才更是迫在眉睫。
毛主席和斯大林
最终在与周总理、朱总司令等中央核心人员商议过后,决定要创办一所海陆空一体的军事学院,简称“哈军工”,也就是后来的国防科技大学。
那么由谁来担任此项重担呢?中央开始了严格的筛选,最终纷纷认为陈赓就是一个最佳的人选,此人不但有知识有文化,另外还有丰富的法美作战经验,因此在军中有着很高的威望。
所以毛主席最终拍板,由陈赓来担任军事工程学院的院长,并立即将正在朝鲜指挥作战的陈赓调回国内。
哈军工
而回国后的陈赓立即就被毛主席叫到了中南海,在和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的谈话中,陈赓更是说道在朝鲜战场上,苏联援助了我们不少先进的武器装备,甚至超越了美国的飞机大炮,但是由于我方缺少顶尖的技术人才,以至于哪怕只是掉了一颗小螺丝,都没有一个人会修的。
所以在听说我们要建立一所属于自己的军事学校的时情陈赓也是双手赞成。
陈赓
听完陈赓的话,毛主席更加坚定了建立军事学校的信心,随即便让陈赓开始着手一切事宜。
一听这话陈赓顿时犹豫了,让自己带兵打仗还行,如今要开办学校,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啊。
对于陈赓的犹豫,周总理说道,我们思来想去,都认为只有你能胜任此项任务,在红军时期,你不是带出了一个很出色的干部团队吗?而且你刚从前线回来,更能体会到我们与美军在军事上的差距,你说你不干谁干!
周总理
紧接着毛主席也赶紧又说道,不用担心,在工作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来找我们,并且这也不是你一个人在奋斗,苏联方面也会派出专家来协助你的。
一番交谈后,陈赓也深深意识到了此项任务的重要性,最终也不再推辞,坚定地说道,保证完成任务。
可是在真正实施的时候,没有任何办学经验的陈赓刚上任就遇到了三无的难题,一无校舍校址,二无师资团队,三无教材教辅。
陈赓
但是为了能够让学校早日步入正轨,陈赓便开始一一克服,便联合苏联专家开始实地考察学校选址。
按照陈赓的意思,他起初是想要把学校建在北京的,这里是全国的心脏,并且还有其他相关的院校和科研机构,相互之间的协作也会比较方便。
但当时根据中央的指示,要全面尊重苏联专家的意见,所以最终在奥列霍夫中将的指示下,将学校地址选在了冰城哈尔滨。
哈军工
可也正是由于这个选址问题,给陈赓后续的建校工作增加了难度,很多来自南方的专家因为气候原因,不愿意到这里任教,以至于陈赓花费了不少心思。
建校地址选好了,接下来就是要组建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了,所以在学校建成之后,陈赓便开始了到处求爷爷告奶奶的深挖各种军事人才。
经过一番打听,陈赓知道了华东司令部下有一个科研部,其中有几位出类拔萃的专家,正是陈毅和粟裕为攻打台湾而准备的智囊团,技术更是不在话下。
陈毅
此时的陈赓哪里还顾得那么多,便立即联系中央军委要人,最终在中央的配合之下整个科研部都给了陈赓。
很快陈赓广招人才的事情就传到了我国第一代弹道专家张道祖耳中,于是就给他列举了一些这方面的专家,让他一一去拜访。
可是在那个人才稀缺的年代,大家对于自己手下的顶尖学者们更是视为珍宝,所以哪怕是声名显赫的陈赓登门要人,也是几次吃了闭门羹。
粟裕
无奈陈赓只能找到了周总理,拿着自己总结好的人员名单请总理同意签字,看到陈赓为学校的事情奔走忙碌,周总理二话没说当场就拿出笔在名单上签了字。
最终在陈赓的努力下,近70位的专家和教授被邀请到了哈军工。
可是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刚刚建立,各项设施还不完善,尤其是宿舍也还都没有建好,总不能让人家和自己一样住在简陋的小平房吧。
于是陈赓再次找到了周总理,向中铁局借来了一栋楼给专家和教授们当宿舍,而自己仍旧住在原来的平房中。
周总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陈赓听说了沈毅的事情,于是也就出现了我们开头提到的那一幕,亲自为他求情。
沈毅出生于一个乡绅家庭,虽然没有吃过生活的苦,但是却吃了很多学习的苦。
沈毅的父母从小对他的教育就特别的重视,因而沈毅身上压根也就没有富家子弟的那些纨绔,反而由于从小受到新知识的熏陶,早早就养成了报效祖国的爱国意识。
沈毅
之后的沈毅更是得到了出国深造的机会,留洋国外的沈毅主修兵工专业弹道学,并且很快就成为了相关领域的专家。
学成归来的沈毅由于专业技术过硬,很快便成为了国内数一数二的专业人才,受到了各方势力的邀请。
最终沈毅进入到了国民党南京政府的炮兵学校任教,由于表现出色,最终一路升职为了少将。
此时的沈毅偶然接触到了周总理等多名中央领导,更是被他们抗战的决心所感染,最终弃暗投明,奔赴长安,转为共产党服务。
就这样,沈毅成为了我党陕甘宁边区为数不多的留过洋的专家人物,并且初来乍到的沈毅为了减少我军的伤亡,在边区还专门开展了关于炮兵基础知识以及步炮协同作战等战术技能的培训,期间更是有很多的高级将领都听过沈毅的课程,并且深受启发。
沈毅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八路军的炮兵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抗战胜利后,更是被调往了东北,担任炮兵处处长,在攻打四平和锦州的战役中,更是利用自己的炮兵战略立下了战功,受到了中央的高度嘉奖。
很快新中国成立,而此时的沈毅也被升职为了民航副局长和财政部长,至此沈毅的一生都是极为的成功,如果一直这么持续下去,前程更是不可限量。
可是事实却不是这样的,别看沈毅自身的成就不小,可是实际上,沈毅却是一个对自己管理极其松懈的人,由于从小生活富足,因此对于钱财来说,也就没有什么概念。
再加上此时的沈毅正好担任主管财政的负责人,难免抵挡不住金钱的诱惑,竟然挪用了高达几个亿的公款,以此来满足自己奢靡的生活。
三反运动
但最终东窗事发,就在1952年的三反运动中,沈毅被最高人民法院判处了死刑,曾经的弹道专家转眼间沦为了如今的阶下囚,顿时引起了中央各大机关的高度重视。
而此时正是陈赓大力建设哈军工的重要时期,当他听说了沈毅的事情之后,认定此人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再三思虑之下,便立即打电话求情当时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董必武,此人是个人才,如今我要的不是罪犯,而是弹道专家,沈毅虽有罪,但他的知识无罪啊,望您刀下留人,我有大用处!
哈军工
在陈赓的再三请求之下,最终董必武答应了他的要求,而沈毅也被安排到了哈军工。
对于沈毅来说,陈赓就是他的亲生父母,所以他怎会忍心让陈赓失望?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沈毅更是极尽自己所能为陈赓解决后顾之忧,为军事工程学院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最终得到了国家的特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