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内部的内讧已经演变成一场公开的权力博弈,而这场博弈的核心人物之一正是世界首富埃隆·马斯克。这位科技巨头近日罕见地将矛头直指白宫贸易顾问彼得·纳瓦罗,在社交媒体上毫不留情地嘲讽道:"拥有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不是什么好事,而是一件坏事",并直言纳瓦罗"实际上什么都没做"。这番言论不仅暴露了特朗普团队内部的深刻分歧,更折射出美国当前贸易政策引发的巨大争议。
这场内讧的导火索可以追溯到特朗普政府近期推出的"对等关税"政策。4月2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对全球贸易伙伴加征10%的"最低基准关税",对约60个与美国贸易逆差大的国家和地区更是将税率提高到20%。这一政策直接导致全球股市暴跌,仅两天内全球最富有的500人就损失了5360亿美元,其中马斯克个人财富缩水高达310亿美元,特斯拉股价暴跌超过10%。面对如此惨重的损失,作为特朗普重要支持者的马斯克终于按捺不住,选择将怒火发泄在关税政策的主要推手纳瓦罗身上。
值得注意的是,马斯克的批评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特朗普政府内部矛盾激化的一个缩影。据多方报道,白宫内部的权力斗争早已白热化。在3月初的一次内阁会议上,马斯克与国务卿鲁比奥爆发激烈冲突,双方就政府裁员计划针锋相对。鲁比奥指责马斯克领导的政府效率部越权干涉国务院事务,而马斯克则嘲讽鲁比奥在电视上表现不错但其他方面"一塌糊涂"。这场争吵持续数小时,火药味十足,以至于特朗普不得不亲自下场调停。
更耐人寻味的是,马斯克在炮轰纳瓦罗的同时,还通过视频连线意大利右翼政党会议,公开呼吁建立美欧零关税自由贸易区。这一主张与特朗普政府的现行政策形成鲜明对比,被外界解读为马斯克对现行贸易政策的变相批评。他在讲话中表示:"理想的情况是欧洲和美国都应该走向零关税,从而有效地在欧洲和北美之间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区"。这番言论无疑是对纳瓦罗主导的贸易保护主义路线的直接挑战。
事实上,特朗普政府内部的分歧远不止于此。财政部长贝森特被曝因不满关税政策而考虑辞职,私下抱怨特朗普对国际贸易的理解"幼稚得可笑";国务卿鲁比奥则因权力被架空而郁郁寡欢,在重大外交决策中经常被排除在外。这些矛盾反映出特朗普团队内部商人治国理念与传统鹰派路线的深刻撕裂,也暴露出"美国优先"政策正在演变为"美国孤立"的现实困境。
这场内讧的背后,是各方利益的激烈博弈。作为特斯拉CEO,马斯克必须考虑公司全球供应链受关税冲击的现实问题;而作为特朗普的重要金主和政治盟友,他又不能直接批评总统,只能将矛头指向纳瓦罗这样的政策执行者。这种微妙处境恰恰体现了特朗普政府内部复杂的权力生态:表面团结的背后,是不同派系为维护各自利益而进行的明争暗斗。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这场内讧折射出特朗普第二任期面临的治理危机。一方面,激进的改革措施导致政府运作陷入混乱,大规模裁员引发法律纠纷和效率低下;另一方面,保护主义政策不仅未能实现"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承诺,反而加剧了国内通胀和经济不确定性。正如一位观察家所言,现在的白宫"更像是一座摇摇欲坠的戏台,台上的人忙着争权夺利,台下的人看着物价飞涨"。
1930年,胡佛总统签署《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加剧了大萧条;近百年后,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正在重蹈覆辙。而今,随着政府内部矛盾的公开化,美国政治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马斯克与纳瓦罗的公开对决只是冰山一角,其背后是特朗普主义面临的结构性危机。这场内讧没有赢家,只有代价——不仅是那些财富缩水的亿万富翁,更是普通美国民众的切身利益。当超市里的消费者为应对即将到来的物价上涨而抢购囤货时,特朗普政府的内斗显得尤为讽刺。
在这场权力游戏中,马斯克的"反水"或许只是一个开始。随着中期选举的临近,共和党内部传统派与改革派的分歧可能进一步扩大,甚至导致政党分裂。而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其内部的政治动荡必将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马斯克炮轰纳瓦罗不仅是一则政治花边新闻,更是观察美国政治经济走向的一个重要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