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6日,美国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凯文·哈塞特为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进行辩护,称不认同关税将使美国消费者付出更多代价的观点。

哈塞特表示,他收到的报告显示“已有50多个国家与特朗普取得联系,希望开始谈判”。哈塞特由此认为,关税措施不会对美国消费者产生巨大影响,且美国长期存在贸易逆差的原因是供应非常缺乏弹性。


特朗普当地时间4月2日宣布对美国几乎所有贸易伙伴征收关税,其中包括对所有进口产品征收10%的关税,以及对部分国家征收更高的“对等关税”。(界面新闻4月7日报道)

哈塞特的逻辑非常“感人”,也就是美国的关税大棒会让大量的国家认怂,从而美国与这些国家之间的高关税实际上不会征收,所以不会对美国的国内商品消费造成重大影响,不会带来消费支出增长,不会增加消费者支出。

这个逻辑的前提是,不仅欧盟、加拿大、英国、日本等美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会“跪”,而且是马上就要“跪”,不加抵抗。

看这话说的。二战爆发后,法国虽然很快跪了,但也是德国打穿了马奇诺防线的结果。而且,20世纪30年代,法国国内本就反战浪潮汹涌,无人思战。

现在的情况是,遭到美国关税讹诈的很多国家,大多国内民意汹涌。越南这种经济体量的国家,无力与美硬怼,而日本、澳大利亚等美国霸权下的仆从国,本就并非完整主权国家,也不太可能硬怼。

本来,加拿大也是很可能在关税讹诈下投降的,但特朗普的胃口太大,要将加拿大变成第51个州,这就超出了加拿大的底线。

至于欧盟,还有中国,纵然有可能通过谈判与美互降关税,但不能接受被威逼情况下单方面降低关税。

也就是说,这个博弈过程一定会比较激烈,一定会持续至少一段时期。

那么,诸如越南等选择了速“跪”的国家,出口美国的商品主要是美资企业,以及中国、日本等投资当地的企业生产的面向美国市场的消费品,还有就是原料和初级产品。因为这些国家选择速“跪”,所以确实有可能不会征收很高的关税,这类商品在美售价的实际波动情况,确实有可能低于预期。

但很可能激烈开展对美博弈的经济体,比如欧盟、中国,与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是非常复杂的,形成密集交错的供应链合作、协作、分工关系。这种情况下如果爆发持续的关税大战,对于中欧美各方都意味着严重损伤,一定会导致相当数量的企业面临出口不畅、运转困难,一定会导致彼此市场上出现消费品甚至工业品价格暴涨。

对于中国而言,美国的关税讹诈当然是不可接受的,否则就成了苏洵所说的“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迅速出台对等反制的原因。


当然,这里也要明晰的一点是,坚决对美反制是为了保障中国经济主权利益尤其是长期利益,短期内国内出口受阻、产能受限尤其是部分产业面临运转困难,这很可能是难以避免的。

中国是符合联合国标准的全球唯一一个全工业产业门类国家,又有庞大的国家市场,但许多产业确也深度融入全球化体系,不可能置身事外。但这些短期影响可以通过政策导向从而得以部分消弭。

并且,更重要的是,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那样,中国的经济体量决定了实际上不存在越南那样可以选择毫无原则妥协的可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