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浩男祖籍四川南充,他好遗憾不能吃辣的,仿佛在家里掉队了一样!
好像他枉为四川人的后代了!
这不,认亲团圆宴以后,志愿者张书跟浩男闲聊。
浩男坐在沙发上,戴着口罩,很悠闲,也很快乐,因为他突然找到了自己的亲爸亲妈,还有3个可爱的妹妹,这种浓浓的亲情和爱意这两天一直萦绕在空气里,让他觉得呼吸一口都是甜丝丝的。
他那时还没有摘口罩,但是对原生家庭的一切都感到新鲜、亲切,又温暖。尤其父亲压抑了25年的爱喷薄而出,排山倒海,对他又是亲亲,又是搂抱,爱不释手,好像儿子还是昨天还没走失的小宝宝,父亲悬赏千万寻找被拐20多年的他,让他莫名感动,荡气回肠。
他似乎也想回报父亲这份挚烈而深情的爱,就像山河之间的呼应,把自己也奉献出去,可能下意识里,也他很想找回与原生家庭的认同感,比如相同的一些遗传面貌特征,或者脾性习惯这些方面,都想跟家里人一致,取得认同。
浩男应该是和张书聊到了生活习惯这些方面。浩男仰靠在沙发上,望着天花板说:“……但是我爸也吃不了辣,他还是一个四川人呢!”原来他为爸爸不能吃辣感到惊奇。
张书问他:“你想一想啊,你几岁了?”
浩男答:“26了!”
张书慢条斯理给他解释道:“嗯,也就是说你爸爸来深圳至少有26年了,所以他已经在深圳被同化了!”
然后张书接着问:“你的祖籍在哪里?是四川吧,四川哪里?”
浩男回答:“四川南充,但四川人我感觉都挺能吃辣的。”这也是我们普遍对四川人的印象。
张书赞同道:“是啊,四川人吃辣,但是到了深圳就不吃辣了,广东人是一点点辣都不能碰。”
这个对话就这么结束了。张书说的不无道理。
大多数广东人是不能吃辣的。呆在广东多年,我知道广东人不吃辣是跟气候息息相关,因为这边的天气湿热,如果放纵吃辣就很容易上火,长痘痘、长溃疡,再继续吃辣就更是火上浇油了,让你浑身不适,好像自己成了一个疥疮或脓包一样。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为了对付这种长期湿热的地方性气候,广东人发明了一种广式凉茶,就是一味清凉袪火的饮料,一年四季,大街小巷都有卖的,广受欢迎。
这种凉茶呈茶色,大概几块到十几块钱一杯,比奶茶便宜。在一些传统的老字号凉茶铺,如耕田公凉茶,其老牌耕田公凉茶5元/碗,鸡骨草、金钱草、夏枯草甜茶也是5元/碗。平安堂的癍痧6元一杯。大多数价格不贵,让平民百姓都消费得起,毕竟对广东人来说,就像吃饭一样,也算是一种民生刚需。
凉茶配料就是一些中草药,比如菊花、金银花、鸡蛋花、甘草、仙草、夏枯草、布渣叶、山芝麻等,这些中药都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但是,浩男也为自己不能吃辣感到遗憾,好像自己掉队了一样。
因为我们知道,浩男这次清明回来和家人聚餐,谢妈妈喂了几片生菜叶子给他吃,他很不习惯,哭丧着脸嚷嚷说“好苦”,但广东人生吃生菜早已经习惯了,做沙拉或者是做火锅都会用到它。因为“生菜”谐音是“生财”,所以对喜欢做生意的广东人来说也寓意美好,特别喜欢生菜、发菜(发财)之类。
谢妈妈和谢爸爸都是四川人,当时她还拿起了一根手指长的辣椒生吃,嚼得脆生生、香喷喷,就像吃棒棒糖一样,说明她很能吃辣,可能现在还保留着吃辣的习惯。
但是浩男被拐25年,在河南平顶山长大,那边应该以面食为主,和南方的饮食习惯有所差异,所以和家人聚餐,发现了自己与他们有别,与家人的亲情关系,硬生生被扯断25年,这一段经历特别让他唏嘘感叹,也让他感到命运的神奇吧!
不过,饮食习惯是可以慢慢改变的,何况,因为是一家人,爱更能包容一切,这种生活饮食的小小不和谐不算什么啦,因为爱可以克服一切,一家人开开心心团聚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吗?
瞧,浩男清明节回来,和妈妈、妹妹一起逛街、一起坐车、一起吃饭,一家人齐齐整整、团团圆圆聚在一起,享受美好的生活,有说有笑,一起规划未来的方向,家庭氛围温馨满满,幸福洋溢屏幕前,让人应接不暇,特别感动,他和家人相处得是多么融洽幸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