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清明节档期,拿到最高排片份额的《向阳·花》,并未产出让影院和电影业内满意的票房成绩,截至目前,该片也只获得了7312.2万元的分账票房,片方早早放出的超过八千万的票房海报,不过是增加了在线票务平台每张票多收的那几块钱的手续费罢了。坐拥三天假期的优势档期,坐拥居高不下的排片率,却整个档期都没有票房过亿。冯小刚导演和赵丽颖女士,被质疑,是不是扛票房。



而在质疑声中,有些明星粉丝开始出来广泛传播一种说法:电影《向阳·花》的成本只有1500万元。然而,当我们认真查询正规的、有新闻报道资质的媒体的时候,才发现,冯小刚在任何的公开媒体采访当中,均没有明确表示过,电影《向阳·花》的成本只有1500万元。至少,截至目前,冯小刚导演没有在正规新闻媒体采访当中明确表示过。

这个“谣言”的源头,应该是冯小刚导演的一次电影工作会议的发言。小刚导演说,受《周处除三害》小成本的启发,自己也想搞一个成本在一千多万上的电影,给了制片人做预算,还真做出来了。但是,在这次的公开发言当中,冯小刚导演并未明确表示,是否采纳了这个预算,是否拍摄的就是《向阳·花》。



这里,必须向某些粉丝群体强调一下。第一点强调,一部电影,做了1500万的预算,和真的用了这个预算来拍摄,还是两码事。冯小刚导演乐意的话,可以做一个150万的预算出来,做一个15万的预算,也照样能拍摄。做预算,和真这么拍,是两码事,明星粉丝群体们,不能混淆视听。

第二点强调,冯小刚导演至少在截至目前,没有明确表示,自己想要实践的小成本电影就是《向阳·花》。只要小刚导演没有明确表示,明星粉丝群体们就不能造谣说《向阳·花》是小成本电影。而且,我不明白这群粉丝的“造谣”意图是什么。对于普通影迷而言,电影成本低,意味着会大家看不到大片啊,这是会劝退不少想要看电影的真实影迷的啊。作为粉丝群体,使劲嚷嚷《向阳·花》小成本,这还是真粉丝吗?黑粉吧。



然后,我们说说《向阳·花》的成本构成。对于电影制片方而言,它的成本包括,拍摄成本、后期成本和发行成本等等。现在,大家伙看到的很多网络电影,没有任何明星的那种,但画面要能看的,不是粗制滥造的,最低成本,也要在300万元以上。冯小刚导演要是真的把《向阳·花》控制在1500万的成本上,需要缩减很多东西。

比如说,包括赵丽颖在内的所有明星演员,都需要不拿或者象征性拿片酬。《向阳·花》目前还有一种未经片方证实的传言——赵丽颖没拿片酬,而是把片酬当作了投资,成了这部电影的出品人。可能,很多粉丝觉得,这样,赵丽颖的片酬就不会算在成本当中了。这是典型的外行思维。



对于电影行内而言,你没拿片酬,和你没片酬,还是两码事。我们假设,赵丽颖没拿片酬,把片酬当投资了。那么,你的投资占比是多少呢?这还是需要有个明确的数字,这关系到后期的票房分账问题。假设这部电影成本就是1500万,赵丽颖虽然没拿片酬,但她的片酬就是千万级别的,那么,等于说,赵丽颖投资占比近乎100%了,这样搞,冯小刚愿意吗?

所以,业内对于一部电影的成本,无论你拿不拿片酬,只要你用片酬来当投资了,就一定给一个公允的数字。而投资方内部的分账,则一定按照加入片酬之后的成本来核算。所以,说《向阳·花》成本只有1500万元的,都是外行。真上手干影视了,就明白这个数字,搞不出《向阳·花》来了。



此外,电影不是拍摄素材完毕,就算不花钱了。素材拍摄完毕了,还得后期剪辑呢。即便是《向阳·花》不需要特效,没有《哪吒2》那样的大场面,但它依旧需要镜头拼接啊。再简单的剪辑,院线电影也得上百万起步了吧。

与此同时,电影发行工作,断然不是零成本的。电影宣发,是有投入起点线的。如果一部电影想要在节假日的档期当中占据头排排片率的话,花费肯定是不菲的。这些花费,都是需要算入电影的制片成本当中去的。1500万的发行费用,扔到院线里边去,跟一个石头掉大海了相似,诸位连个水花都听不到的。



1500万能找冯小刚、赵丽颖、兰西雅、啜妮、王菊、程潇及其大量专业的电影工作者来完成一部电影?别闹了。这个梗,就跟当年说,一部手机就能拍电影一样。手机确实可以拍电影,但那些辅助设备的花费,丝毫不比真正的摄影机便宜啊。正规新闻媒体,真的有必要采访一下冯小刚导演,让冯老师为电影辟谣一下。(文/马庆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