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起源五代十国,发展于唐宋,鼎盛于明清。对联到了民国时期就没落了,由于汉字和语言体系在民国时期发生了非常巨大的改变,白话文替代了文言文。格律诗和对联受到了现代诗的冲击,很多文人都不喜欢写对联,导致对联逐渐消失在文人的笔下。不过对联在一些特定的场合还是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红白喜事。

1975年蒋介石去世,张学良亲自送去一副16字挽联。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在台北因病逝世,作为国民党的最高领袖,蒋介石的去世无疑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当时很多国民党的高级官员,以及蒋介石的好友,都纷纷赴台参加蒋介石的追悼会,其中就有张学良。



张学良作为蒋介石的部下,也是蒋介石的好兄弟。由于政见不合,两人关系决裂,张学良与杨虎城在面对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决心时,感到了深深的绝望,便发动了“西安事变”。

后来张学良被蒋介石囚禁了起来,虽然是被囚禁起来,但蒋介石对张学良衣食起居从未苛刻。到了台湾以后蒋介石还给张学良安排了一栋别墅,由此可见蒋介石对张学良是真的欣赏。

195年蒋介石去世,享年88岁了,张学良亲自送去了一副16挽联。

上联:关怀之殷,情同骨肉;

下联:政见之争,宛若仇雠。

这副挽联可谓是道尽了两人的恩怨。



对联到了现在已经成了一种文字游戏,在网上受到了很多网友的追捧,和传统对联比起来,网络对联更加的接地气,创作难度也要低很多,并且对联在网上拥有很大的流量,所以很多人没事的就喜欢在网上出一些有趣的上联,然后让网友们来对下联。有时候一句非常简单的上联,都能获得上百上千的点赞和评论。

苏夏就是一名网络对联高手,相比于其他的网络对联爱好者,苏夏写的对联更加有意境和深度,是网络对联的一股清流,有一次苏夏在网上出了一句非常精彩的上联:上联:向西游,渡水浒,转三国,做红楼梦



这句上联不仅囊括剧了四大名著,并且都是一语双关,最妙的是结尾的做红楼梦,可谓是别开生面,让人拍手叫绝。

这句上联一经发布就吸引了很多网友来对下联,其中有一位来自湖南的才女对出了一句全场最佳的下联:读诗经,看四书,品中庸,续西厢记。

各位才子佳人,你们还能对出怎样绝妙的下联?欢迎来挑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