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运输工人联合会海员信托基金(ITFST)与世界海事大学(WMU)联合发布最新报告,揭示全球海员持续面临上岸休假权缺失问题。

通过对ITFST发起的"上岸休假调查"中5879名海员反馈数据的分析,世界海事大学研究人员发现:

26%的海员在整个合同期内未获任何上岸休假的机会

33%的海员在平均6.6个月的合同期内仅上岸1-2次


即便获准上岸,47%海员停留不足3小时,93.5%少于6小时


该调查于2024年年中启动,旨在验证业界对海员“上岸休假机会日益减少”的担忧。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海员上岸休息如此困难呢?报告指出,多重系统性障碍制约着海员上岸:

最低配员要求与高强度工作负荷

日益频繁的检查程序

港口安防与运营效率优先导致在港时间压缩

岸基设施匮乏

交通成本高昂

报告指出,上述多重原因作用,使得海员通过上岸休假恢复身心成为“难以企及的奢望”。特别是在多个关键枢纽港,现有制度性安排已无法满足基本人文需求。


职位与船型差异显著

数据显示,高级船员的上岸休假频率低于其他岗位。由于需承担航行值班职责,即便船舶靠泊,他们往往难觅替代者。油轮和海洋工程船船员的上岸机会也显著少于其他船型,这类船舶常停靠偏远码头,岸上设施可达性差且交通成本高昂。

短暂“放风”限制活动的选择

93.5%的海员上岸时间不超过6小时,其中76%主要用于采购物资,仅少数能进行散步、观光或亲友会面。这种碎片化的"放风"难以满足海员身心修复需求。

报告指出,长期缺乏上岸休假已对海员身心健康、职业吸引力及航运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受访海员强调,长期被困在钢铁环境中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与工作生活平衡。心理层面,上岸休假能帮助恢复人性感知,缓解社会脱节感,为后续工作储备精神能量。然而现实是,全球6304名海员样本中,53.3%海员的每周平均工作时间超过74.9小时,仅7.4%达到国际劳工组织建议的48小时标准。高强度工作、休息不足与社交缺失形成恶性循环,使上岸休假成为维系海员福祉的最后防线。

ITFST负责人凯蒂·希金伯顿指出:“调查印证了我们的担忧,由于未被视作保障船员福祉和船舶安全的核心要素,上岸休假正被系统性忽视。"

报告指出,长期缺乏上岸休假已对海员身心健康、职业吸引力及航运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受访海员强调,长期被困在钢铁环境中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与工作生活平衡。心理层面,上岸休假能帮助恢复人性感知,缓解社会脱节感,为后续工作储备精神能量。然而现实是,全球6304名海员样本中,53.3%海员的每周平均工作时间超过74.9小时,仅7.4%达到国际劳工组织建议的48小时标准。高强度工作、休息不足与社交缺失形成恶性循环,使上岸休假成为维系海员福祉的最后防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