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美国又一次用炸弹代替对话,在也门的夜空下,将所谓“秩序”化为火海。当地时间4月6日,美军战机连续空袭也门胡塞武装控制区域,造成数十人死伤,平民区被夷为平地,火光冲天、浓烟滚滚,红海彼岸再次回荡着美式霸权的轰鸣声。与此同时,美军航母打击群、B-2隐形轰炸机、“萨德”系统加速向中东集结,伊朗则宣布进入高度戒备状态。这一幕幕熟悉的场景,仿佛是2003年伊拉克战争的重演,只不过这次,美国不再遮掩,而是赤裸裸地将战争当作谈判筹码,将威胁当作外交语言。
美军此次空袭,也门民众的伤亡只是“附带损害”中的数字;胡塞武装的存在,成为美国干涉地区事务、围堵伊朗的借口;伊朗的战略自主权和地区影响力,则是特朗普发动“极限施压2.0”的终极目标。而在这一切背后,是一位热衷军事冒险的总统、一个习惯用导弹“塑造和平”的国家,正在将整个中东地区拉入新一轮地缘火药桶。
让人惊愕的不只是行动本身的粗暴,还有其背后的逻辑扭曲。特朗普政府声称轰炸是为了“震慑伊朗”、逼迫其重返核协议谈判桌——荒唐至极。一个用战机和导弹轰炸邻国、在联合国框架外单方面退出国际协议的国家,有什么资格要求他国“诚意对话”?外交谈判的基本前提是对等与尊重,而不是将军舰开到你家门口、再递上一份“谈判邀约”。更何况,这场被包装为“精准打击”的军事行动,早已突破国际法底线,其实质就是一场对主权国家的非法侵略。
而伊朗的回应可谓针锋相对。在美军不断升高军事存在的同时,德黑兰明确警告周边国家,任何支持美方袭击的行为都将被视为敌对举动,“将招致严重后果”。伊朗外长阿拉格齐的表态也格外明确:愿意谈判,但绝不接受赤裸裸的武力威胁。换言之,伊朗不会做华盛顿的陪练,更不会做中东版的“乌克兰”,任由美国操控局势、肆意搅局。它愿意通过间接途径探索外交出路,却绝不接受用导弹换谈判桌的游戏规则。
从阿富汗到叙利亚、从伊拉克到也门,美国屡屡以“维护秩序”为名,行颠覆之实,每一次干涉都以人道灾难收场。如今,在俄乌冲突尚未平息的背景下,美国又在中东再掀波澜,无异于火上浇油。而此次作秀式的“极限施压”,不仅未能撼动伊朗的意志,反而逼迫其周边国家必须选边站队,加剧了地区的不稳定性。
而特朗普一边用军力胁迫,另一边在国内极力打造“强人”人设。他不仅声称伊朗若不让步将“面临轰炸”,甚至提出荒唐的“次级关税”制裁威胁。这背后分明是一场为竞选服务的高风险赌博。内政无力、经济疲软、贸易战升级,特朗普需要一个“外敌”来转移焦点。而伊朗和胡塞武装,正是不幸被挑中的靶子。
然而,讽刺的是,美国嘴上念叨“和平”,手上却拿着导弹;它要求伊朗放弃核计划,却从不反思自己手中握有全球最庞大的核武库;它口口声声谈判,却从不愿真正放下傲慢,坐上平等的谈判桌。这种自我中心式的双标,不仅暴露了美式霸权的真实面孔,也让世界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和平不是靠屈服于炮火得来的,而必须由主权国家用实力和团结去争取与捍卫。
中东的未来不需要更多航母,不需要更多轰炸机,也不需要华盛顿式的“干预和平”。这个地区需要的是尊重、平等与真正的多边对话机制。美国的“极限施压”或许能一时制造混乱,但它永远换不来持久的安全。这个世界,是时候对美式霸权说“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