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赤兵拄着拐杖站在门口,眼里满是复杂的情绪。

几十年前,他躺在担架上,几乎做好了最坏的打算,甚至在被窝里摸到了枪,只等一个命令,就要扣下扳机。

而现在,他站在这位昔日战友的家门口,心里翻涌的是愧疚、敬佩,还有劫后余生的感慨。

1954年的春节茶话会,贵州省的各界人士聚在一起,气氛热络。

钟赤兵作为贵州省军区司令员,亲自到场。



可他没想到,自己会在这里遇到王家烈——就是那个让他失去右腿的贵州军阀。

当年娄山关一战,红军与黔军拼得你死我活。

钟赤兵带着队伍冲锋,却被对方的“双枪兵”打中右腿,最终不得不截肢,成了独腿将军。

战后,这段恩怨一直留在他心里,甚至在最痛苦的时候,他曾发誓要让王家烈也尝尝这种滋味。

可如今,面对满头白发的王家烈,他却没有一丝怒火。



王家烈显然不认得他,见他拄着拐杖,出于礼貌问了一句:“将军贵姓?右腿是怎么回事?

钟赤兵笑了笑,语气里带着几分调侃:“敝人钟赤兵,我这条腿啊,当年在娄山关,被贵军的‘双枪兵’借走了,也不知先生何时归还?

王家烈愣住了,随即脸色一变,连声道歉:“罪过罪过!久闻将军大名,请将军从重发落。

几十年前,两军交战,生死一线,如今一笑泯恩仇,这就是战争后的世界,胜负已定,旧事翻篇。

战争年代,伤残将士不在少数,可钟赤兵的经历,尤其让人动容。



1935年,长征途中,钟赤兵还是红三军团第12团政委。

当时,红军刚刚渡过赤水河,准备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却遭遇川军、中央军和黔军的围追堵截,毛主席当机立断,决定回师贵州,二渡赤水。

王家烈听闻红军折返,紧急调兵在娄山关设防,誓要阻止红军进入遵义。

钟赤兵所在的红12团,接到命令,与红13团一起攻打娄山关。

当时红军已经行军多日,战士们疲惫不堪,钟赤兵原本想让部队休整再战,可红13团已经率先发起冲锋,战机稍纵即逝,他只能带着红12团立即投入战斗。



娄山关本就是天险,加上王家烈已经有所防备,红军攻得异常艰难。

钟赤兵见战士们伤亡惨重,直接抡起大刀冲了上去。

就在这时,一颗子弹穿透了他的右小腿。

警卫员发现他倒下,赶紧上前查看,才发现他的腿血流不止。

可钟赤兵硬是咬牙坚持,带着队伍杀到最后。



战斗结束后,他才被抬下火线。

遵义城里,简单的房间里,钟赤兵躺在木板床上,脸色苍白。

军医看了看他的腿,神色凝重地摇了摇头:“伤口太深,感染严重,必须截肢。

可问题是,红军医疗条件极差,别说现代医疗设备,就连麻药都没有,唯一的工具,是一把农民砍柴的破柴刀和一把木工锯。

钟赤兵咬紧牙关,一声不吭地挨过了整场手术。



可因为条件有限,伤口反复感染,医生不得不多次截肢,最终,他的整条右腿都被截去,只剩下半截股骨。

21岁的钟赤兵,躺在病床上,看着自己空荡荡的右裤腿,眼泪掉了下来。

他不是怕疼,而是怕自己再也不能带兵冲锋。

组织决定,把他和其他重伤员留在老乡家养伤,发给他们足够的生活费,让他们在后方休养。

可钟赤兵不干,他要跟着部队走。

没人能拦得住他,哪怕是中央军委的命令,他也不愿意接受。

可他知道,自己是个伤员,没有决定权,最终的安排,还是要由干部休养连的政委决定。

而这个人,正是朱良才。

钟赤兵做了最坏的打算。

他在被窝底下藏了一支枪,如果朱良才宣布让他留下,他就先扣下扳机,对准朱良才,然后再了结自己。

可朱良才进屋后,第一句话就让他愣住了:“你放心,我给你四个人、两个牲口,怎么也把你抬走!

钟赤兵眼眶一热,枪滑落到了床上。

多年后,他对朱良才说:“要不是你那句话,我可能连长征都走不完。

毛主席见到钟赤兵时,拍拍他的肩膀,笑着说:“小鬼,又负伤啦。”钟赤兵眼圈发红,哽咽着说:“主席,我不想留在老乡家里养伤,就是死也要跟部队走。”

毛主席转头对周恩来说:“钟赤兵很能打仗,怎么能把他丢下?就是抬,也要把他抬着走!

于是,钟赤兵被安排在干部休养连,随军行动。

路过雪山,他拄着拐杖,咬牙一步步往上爬,实在走不动了,就干脆在雪地里滚下去,倒比别人更快。

遇到敌军围攻,战友们拼死护着他撤退,他却几次要求把他丢下,不愿拖累大家。

可没有一个人听他的,大家抬着他,拼命杀出重围。

多年后,钟赤兵已是贵州军区司令员,生活安稳。

他见到朱良才,终于说出了那句埋在心里多年的话:“我当年差点开枪打你。

朱良才一愣,听完他的故事,哈哈大笑:“你小子,当时要是真开枪,估计后悔一辈子。

钟赤兵也笑了。

那年,他失去了一条腿,却收获了战友情,收获了生命,更收获了信念。

有人说,战争是残酷的,但人心却能在炮火中熬炼出最坚定的情谊。

钟赤兵和朱良才的这段故事,就是最好的证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