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剧柏含 如鑫淼
华南理工大学公布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学业预警名单
日前,《华南理工大学》公布了2024到2025学年,第二学期全校本科生学业《预警名单》,给予全校共737名学生学业预警,给予134名学生学业“试读”,并第一次给予81名学生学业预警,并再次降级“试读”。
之前像《深圳技术大学》,《广东医药大学》这些高校也公布了“学业预警结果”。什么叫学业预警?学业预警主要就是学校针对可能或者已经出现学习问题的学生,比如什么旷课太多了,违纪太多这些学生。
学生学业预警
通过警示沟通和帮扶等等,是助力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业的一个重要机制叫“学业预警”,问题严重者不仅仅会收到预警,还可能就遭遇降级。这么多高校学生都发出了学业预警,其实传递出了一个重要信号,就是大学对学生学业情况的监测将更加动态化常态化。
而且是贯穿于整个教育的过程。实际上从相关规定来看,学业预警也不是什么创新的制度。2019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就明确指出,要完善学分标准体系,严格学分质量要求,建立学业预警淘汰机制。
这是19年就有这个制度了,就只不过这种预警机制在不同的学校落实程度可能有差别的。因此,这次这么多高校的做法都同时发布学业预警,是引起了比较多的关注的。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现实高校对学生学业情况的日常监测和重视程度,确实还是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的。
学业预警一出来就成新闻了,证明大家见得少,这个跟通常所说的大学严进宽出其实形成了一种呼应。而当更多的高校能够把学业预警机制真正建起来用起来,真正提升本科教育的质量是很有帮助的,不能再严进宽出了。
应该是“严进严出”。应该看到这种预警不仅仅是一种警示实际上更是一种督促帮助乃至挽救,像华南理工大学,对于一些学分不足的学生,学院发放的“学业预警告知函”给学生,而且还联系学生家长。告知家长你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以及学校的相关政策。
一方面让学生和家长及时了解学分不足带来的问题严重性,便于及时补救。另一方面也是在给学生传递正向的预期,就学校抓学风这可是动真格的。混文凭这种想法是不可以有的。毕竟大学教育是一个比较长的周期,本科就4年。
如果仅重视毕业阶段的总考核,论文过了就给毕业证而疏于这个过程的管理,导致部分学生无法毕业,学生所付出的代价要大得多呀。在过程教育中及时的学业预警是真正对学生负责,那么,在当前本科教育继续扩招的背景之下,这种学业预警所释放的扩招体制是长重的,是一个积极信号。
同样也是有着现实意义的,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早就是世界第一了。继续扩招,如果不是以提质为前提,不仅会让学历的价值进一步缩水,也不利于真正培养社会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乃至更加加剧社会的就业压力。因此,这样的学业预警就应该成为各个大学的标配。真正让更多的学生重视自己的学业,助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可以看到,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一个明显的转型提质的阶段,诸如文理人才培养、专业的优化调整等等都备受关注。但无论具体的学科专业怎么调整,人才的培养方式怎么变革,一个最为基础的内核都是不该忽视的,就是更加重视培养质量。
所以说,学业预警在这方面不失为一个重要的提醒。
(作者:剧柏含 系国家二级作家 高级书画师 高级政工师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