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南阳)人,东汉时期著名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被誉为“科圣”“木圣”。他精通天文、历算、地理和机械技术,历任太史令、侍中等职,主导修订历法并推动天文观测。

人物生平:

早年游学

张衡的家族为南阳大姓,其祖父为东汉初年的蜀郡太守张堪。张衡生于建初三年(78年),张衡自小刻苦向学,少年时便会做文章。永元五年(93年),张衡离开家乡来到三辅(今陕西关中一带)地区,三辅地区壮丽的山河和宏伟的旧都为其《西京赋》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实地考察的经验。永元七年(95年),张衡在由三辅到京师雒阳(即洛阳)的路途中经过骊山,创作了《温泉赋》,来到雒阳后进入太学深造,研习经学,并得到一批儒学大师的直接或间接的指点,熟识了京师的物态人情,为《东京赋》创作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和研究工作。他在京师游学期间交结了一些有志于学的朋友,其中包括他的终生挚友崔瑗,还相继完成了《七辩》《定情赋》两篇作品。

南阳主簿

永元(89年-105年)年间,张衡曾被推举为孝廉,但他没有接受,官府几次征召也不到。永元十一年(99年),张衡自京师返回南阳。次年,张衡应南阳太守鲍德之请,担任主簿,掌管文书工作。其间,张衡深受鲍德重用,并代鲍德作《绶笥(sì)铭》《司徒吕公诔》《司徒陈公诔》等文。为讽谏承平日久后王侯公卿的过度奢靡,张衡仿照班固的《两都赋》,殚精竭思十年,终在南阳主簿任上作成《二京赋》(即《西京赋》与《东京赋》)。张衡的《二京赋》气势宏大,在文学史上被誉为“长篇之极轨”,其中对西京的风俗描写,也是后世研究的重要史料。

居家治学

永初二年(108年),鲍德调任大司农,张衡辞去主簿职务,专心做学问。其间,张衡已在天文、阴阳、历算方面都达到很深的造诣,并尤为沉迷研究《玄经》。大将军邓骘欣赏张衡的才华,多次征召他,张衡都不应命。 永初四年(110年),写就《南都赋》。

官拜郎中

由于张衡善于机巧,专注研究天文、阴阳、历算,永初五年(111年),朝廷得知张衡善于术学 ,主政的太后邓绥便用公车把他请入朝,任命为郎官。

永初六年(112年),张衡与刘珍参议制订汉家礼仪。 其间,张衡完成了《与崔瑗书》《太玄经注》《玄图》《大司农鲍德诔》等作品。元初元年(114年),迁尚书侍郎,著《黄帝飞鸟历》。

在这一时期,张衡与崔瑗相交愈密,他曾对崔瑗说:“我看《太玄》,才知道子云(扬雄字)妙极道数,可与《五经》相比,不仅仅是传记一类,使人论辩阴阳之事,汉朝得天下二百年来的书啊。再二百年,《太玄经》就会衰微吗?因为作者的命运必显一世,这是当然之符验。汉朝四百年之际,《玄》学还要兴起来的呢。”

初掌太史

元初二年(115年),张衡升任太史令,执掌天文、星历、术算、典籍等方面。张衡进入到其科学创造最为旺盛、科学成就最为丰硕的时期。元初四年(117年),发明出水力推动的浑天仪。在这期间先后著有《地形图》《浑仪图注》《漏水转浑天仪注》《灵宪》《灵宪图》《算罔论》等,其中《灵宪》是我国第一部天文学理论著作。

任公车令

建光元年(121年),太后邓绥崩逝,汉安帝亲政。张衡转任公车司马令,掌宫殿中司马门的警卫和接待工作。其间著有《与特进书》《同周兴议历》《东巡诰》《日蚀上表》等。

张衡盼望重任太史令,继续学术研究,便作《与特进书》求助于邓骘,声称“蓬莱,太史之秘府,道家所贵。衡再得当之,窃为幸矣。”然而邓骘不久便在政治博弈中失败,被逼自杀。张衡也因与邓骘关系密切而多年不得升迁。

复掌太史

顺帝永建元年(126年),张衡回任太史令。鉴于时人嘲其“非进取之势”“以为失志”,张衡当年即创作《应间》一文,表达自己“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的情志与从容淡静的学者本性。 阳嘉元年(132年),他创造世界上第一架测量地震方向的仪器——地动仪。他还曾创制测量气象的仪器一候风仪,制造出自动转向的三轮指南车和自动起飞的木雕。针对当时流行的“谶纬之学”,张衡上奏章《论贡举疏》,以揭露谶纬的虚妄。这一时期,他还著有《顺帝封事》《鸿赋并序》《舞赋并序》《羽猎赋》《陈事疏》等作品。

上迁侍中

阳嘉二年(133年),张衡升任侍中。顺帝曾在内廷询问张衡被天下所痛恨的人,宦官们害怕他说自己的坏话,都用眼睛瞪着他,张衡只能用假话对答后离开内廷。张衡常思如何保全身家性命,认为吉凶祸福,幽暗深微,不易明白,于是作《思玄赋》,以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志。 汉安帝永初年间,谒者仆射刘珍、校书郎刘騊駼等人曾在东观撰集《汉记》,因考定汉朝礼仪,上疏请张衡参加讨论,但二人很快相继逝世,张衡一直想完成此事。他出任侍中后便收罗散佚文献,以图补充、订正《汉记》。并指出司马迁、班固记述的十余事与文献不符。张衡还认为王莽本传只需记载篡汉即可,至于王莽篡汉后的纪年、灾祥,可归入《元后本纪》;他还认为应将更始年号列于光武之前,因为当时人们普遍以更始帝为正统,即使是光武帝刘秀最初也是在更始帝手下为将,之后才承继大统。张衡屡次奏陈其主张,但未被采纳。此后,他的著述多未被典藏,使得时人极为悔恨。

河间为相

张衡常在顺帝左右,但并未投靠宦官集团。宦官集团始终视其为祸患,不断向顺帝进谗言。永和二年(137年),张衡被排挤出京,出任河间相。河间王刘政骄奢淫逸,不遵法纪;又有不少豪强之徒,纠集在一起做乱。张衡到任后,严整法纪,打击豪强,暗中探得奸党名姓,一时收捕,上下肃然,他为政以清廉著称。但张衡已感朝廷腐败,难以实现其志,曾写《怨篇》《四愁诗》抒发其心情。又作有《髑髅赋》《冢赋》。永和三年(138年),张衡作《归田赋》,并向朝廷请求结束外任、回京任职。顺帝恩准张衡还朝,征拜他为尚书。翌年,张衡在郁闷与凄凉的晚年心境中卒于尚书任上,终年六十二岁。张衡葬于家乡南阳西鄂,并在北宋时被追封为“西鄂伯”。

主要成就:

一、天文学

提出“浑天说”:系统阐述宇宙结构,认为“天如鸡子,地如蛋黄”,天体运行遵循规律。

发明浑天仪:创制水力驱动浑天仪,模拟日月星辰运行,推动天文观测技术发展。

天文理论贡献:

著《灵宪》,提出宇宙无限论(“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

科学解释月食成因,指出地影(“暗虚”)遮挡导致月食。

绘制记录2500颗星体的星图25。

二、地震学

候风地动仪:世界首台地震监测仪器,利用悬垂摆原理探测震源方向,比欧洲同类仪器早1700年。

史载其曾成功检测千里外地震,龙口吐铜球指示方位。

三、数学

圆周率计算:推算π≈√10(约3.162)或更精确的730/232≈3.1466,为早期理论求值的重要成果。

几何研究:探究球体与立方体体积关系,奠定古代几何学基础。

四、机械发明

自动装置:

指南车(机械齿轮传动)。

瑞轮荚(水力驱动自动日历)。

独飞木雕(早期飞行机械模型)。

计里鼓车:利用差速齿轮原理记录里程,开创机械计量先河。

五、文学成就

汉赋代表: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代表作《二京赋》《归田赋》兼具文学性与批判思想。

著作整理:现存诗文28篇收录于《张河间集》,天文著作《灵宪》《浑仪图注》兼具科学性与哲学思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