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业主点头是怎么做到的

3月,莘城公寓内十几棵白玉兰树连成一排盛放,是十分少见的社区美景。

但在1800多户居民看来,今年初春的快乐不止这一个——91.1%的业主点头,小区20多年未曾大修的树木开始集中修剪。

消息传开,很多人直呼“不可思议”,修剪树木是当下最具挑战性的社区工作之一,“91.1%”的背后藏着怎样的破题思路?

修复自治体系

根据《上海市绿化条例》,居住区绿地明确由业主委托的物业管理企业或业主负责养护。居住区内的树木生长影响居民采光、通风和居住安全,居民提出修剪请求的,养护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组织修剪。

责任很明确,但实际操作是另一回事。尤其是对需要用较高强度来修剪的树木,业主意见难以统一,业主大会开不起来,就算开起来也通不过。被树木遮蔽阳光、阻碍通风的居民忍无可忍,只能找居委会、街镇、属地绿化部门等讨个“解法”。

可在社区自治机制失灵的情况下,该如何解、谁来解,法律法规没有给出明确答案。于是,居民只能反复投诉。

市绿化管理指导站高级工程师邹福生坦言,各级绿化部门没有权利替居民做决定,但事实上,现在大量精力花在了协调小区树木修剪上,尤其是处理各类投诉,这超出了技术指导单位的职责范围,可不这样做,居民的合理诉求则很难得到解决。

社区最终还是要自寻出路。

眼下,莘城公寓正被油锯和登高车作业的轰鸣声占据,其中夹杂的几声暖心问候引人注意:“离树远一点,别被砸到!”居民关心的人是业委会副主任,68岁的焦士峰。小区高大乔木修剪方案通过后,他一直扑在一线。

很难想象,这样和谐的社区9个月前还是个“烂摊子”。第六届业委会上任没多久,就因为前任遗留的工程欠款成了被告。

“这么多年,高的香樟都碰到五六楼了,是该修剪,可居民不放心把工程交给业委会。”焦士峰表示,新业委会的工作重点就是修复信任。

去年,业委会干了几件大事:揪出了违规收取停车费的门岗人员、为800多辆电瓶车解决了充电桩问题、给老化电梯进行彻底“体检”。很快,“业委会总算像样了”的评价多了起来。

于是,当台风“贝碧嘉”刮倒了几棵树、砸到了几辆车后,业委会觉得,重提树木修剪的时机到了。最终,业主大会表决,91.1%的业主投了同意票。

“团购”降低成本

召开业主大会征得同意,只是第一关。紧接着是第二关:钱。

多数小区会为了降低修剪成本而选择“跑量”或“拼单团购”。

“精修一棵树,大几百元甚至上千元。我们用‘跑量’和专业养护公司杀价,平均下来350元到380元一棵,包含人工修剪、设备租用、垃圾清运等在内。”金色雅筑业委会副主任张志云介绍,小区里2000多棵树木有近200棵需要进行较大程度的修剪,因此在议价上相对从容。

修剪规模不大或资金短缺的小区并非无路可走,可以通过“跨区”合作来“跑量”。

2023年,一种“团购”模式在新华路街道多个有修剪意愿的小区传开。街道排摸情况后,把有需求的物业公司拼成“采购团”,和绿化养护单位谈价,最终把登高作业车加上人工的费用“砍”到每棵200元至650元(按高度分4种规格:6米至10米、10米至15米、15米至20米、20米至25米)。这个“抄底价”让为钱犯愁的业主们眉头舒展了开来。

循着类似思路,一些小区还添置和共享起了树枝粉碎机。在长宁区的华山嘉苑、浦东新区的紫薇和苑,树枝就地粉碎,产生的碎块和粉末可以用作树穴覆盖物,也可以制成土壤介质“反哺”小区,用来改良土壤。

程家桥街道听说了粉碎机的好处,发动倡议,让辖区一家物业公司捐赠了一台,共享给有需要的小区使用。

“登高车租用、垃圾清运,才是开支大头。”街道城市运行管理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棵大树常规修剪产生的枝条,通常可在三至五分钟内粉碎完,即使不能就地循环利用,垃圾清运费也能比以往节省一半以上——原来三四车才能运完的枝条,现在变成一二车就能运完的碎末。目前,在程家桥街道,一辆4.2米车辆的清运费用约1000元/次。

物业管理企业是法定的居住区绿地养护责任方,在“拼单”方面更应发挥作用。

去年,浦东新区在全国首次试点设立以街镇为基本覆盖范围的区域物业联盟模式,在50个规模化示范区内共享物业联盟服务,不少物业服务欠缺的小区就搭上了周边社区修剪树木的“顺风车”。

早点摊开来讲

本以为过了前两关,修剪就顺利了,但还有一道难题:修剪方式。

“修剪前相对还好,可只要启动修剪,各种意见就来了。”莘城公寓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王国炎坦言,很多居民倾向于凭个人主观的喜恶来判断树木修剪得好不好,住在高层或平时不受树木遮光挡风影响的居民,看到修剪动作稍微大一点,就会说这样难看,或者说树会长不好、枯死;住在低层或生活受树木影响的居民,则盯着上树工,反复叮嘱“多修点”。

事实上,修剪树木是门技术活,并非很多人以为的那般简单。

以争议最多的回缩修剪为例,水杉回缩修剪后的高度最低可以到原来高度的三分之二(并且保持5层以上的分枝),但和附近采取常规修剪的水杉一比较,容易被误认为“砍头”;常绿的香樟采取回缩修剪后,虽然保留了两三级以上的骨架和部分小枝,但绿意短期内大幅减少让很多居民无法接受。

金色雅筑居民区党支部书记李宁说,意见和矛盾其实早就有了,与其到了开始修剪时才爆发,不如在早期就摊开来讲,争取达成共识。为了防止互不相让的情况发生,还必须找一个懂技术、有公信力的“老娘舅”,在相持不下的时候“一锤定音”。

最近,金色雅筑的居民发现,小区里很多树的树干上都喷了一道红漆,还挂了块牌子“待修剪”。好奇的居民跑到居委会询问,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大树议会”,有什么顾虑和建议,相关利益方都能找到彼此,面对面说清楚。

50号楼居民周峰住底楼,被树荫挡得不得不长期开灯,他主张对和他家只隔两米的一棵香樟采取回缩修剪:“不同意的人不太愿意暴露自己,到了开业主大会才投反对票,又或者等到启动修剪后投诉,这时候沟通成本很高。”

有了充分了解彼此诉求的平台,周峰获得了高层邻居的理解,双方还在东明路街道城市建设管理事务中心“老法师”的协调下,把修剪“手势”都确定了下来——在符合规范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尽可能多保留一些侧枝和树叶。

莘城公寓还请养护公司在绿化专家指导下修剪了两棵“样板树”,一棵是1号门小花园252号树,采取常规修剪;一棵是35号楼南面的208号树,采取回缩修剪。在启动大规模修剪前,专门组织居民来参观、讨论。

虽然社区在修剪树木上促进共治的智慧很多,但本质上都是当树木到了不得不修剪的时候才逼出来的应对之策,有没有“不拖到最后”的解决办法?

莘庄镇城市建设管理事务中心绿化专管员黄成透露,一种精细化养护的模式正在莘庄镇试点,与其几年大修一次,不如把费用平摊到每一年的常规养护中,通过抽稀、拨芽等精细化养护手段来控制树木的长势,“从长远来看,持续的高质量养护,无论从成本,还是对社区的影响、自治能力的要求来说,都优于‘临时抱佛脚’”。

(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 陈玺撼)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