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东北亚局势迎来历史性拐点。韩国宪法法院于4月4日正式裁定,总统尹锡悦因“12·3紧急戒严事件”被罢免,成为韩国首位被弹劾下台的现任总统。与此同时,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后迅速兑现竞选承诺,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加征高额关税,拉开“贸易战2.0”的序幕。在这一双重冲击下,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发生剧烈震荡,局势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有利于中国的方向猛然转向。韩国亲华派的上台潜力以及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前景,进一步为这一趋势注入强劲动力。
尹锡悦的罢免不仅终结了其亲美强硬路线,也动摇了美日韩三角同盟的根基。作为美国在亚太战略的重要棋子,尹锡悦在任时积极推动美韩军事合作,甚至不惜牺牲韩中关系以换取华盛顿的支持。然而,其违宪戒严令引发的政治危机导致国内民意分裂,韩国国际信誉受损。尹锡悦下台后,韩国政局陷入权力真空,新一轮选举可能让亲华派或主张对华务实外交的力量上台。这些势力倾向于修复因“萨德”部署等事件受损的韩中关系,通过经济合作缓解国内压力。若亲华派掌权,韩国或将从美国遏华阵营的“急先锋”转为中立角色,甚至在能源、技术等领域向中国靠拢。这将极大削弱美国在东北亚的控制力,为中国拓展区域影响力铺平道路。
特朗普的贸易战政策为东北亚局势转向提供了外部推力。他上台后对全球主要经济体加征关税,试图以经济霸凌重塑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却适得其反。韩国和日本作为出口导向型经济体,首当其冲受到冲击。韩国失去强硬亲美领导后,经济承压可能迫使其寻求与中国合作;而日本虽仍追随美国,但在贸易战中难以独善其身。中日韩三国经济互补性强,面对美国单边主义,加速推进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成为现实选择。自贸区若建成,将形成一个覆盖15亿人口、GDP占东亚90%的巨大经济圈,不仅抵消特朗普关税战的负面效应,还能进一步巩固中国在区域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更重要的是,自贸区的建立将为中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深化“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新平台,彻底改变东北亚的经济版图。
局势转向的背后,中俄关系的深化提供了坚实支撑。就在特朗普贸易战升温之际,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会见中国外长王毅时表示,期待习近平5月访俄,并重申支持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中俄在能源、军事等领域的合作,不仅增强了中国应对外部压力的底气,也向美国及其盟友发出警告:遏制中国的企图将面临更大阻力。与此同时,韩国亲华派的上台潜力与中日韩自贸区的推进,将进一步削弱美日韩同盟的凝聚力,加速东北亚权力结构的重新洗牌。
尹锡悦被罢免的连锁效应、特朗普贸易战的短视激进、韩国亲华派的上台前景、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潜力,以及中俄合作的持续深化,共同推动东北亚局势向有利于中国的方向猛然转向。曾经由美日韩主导的区域秩序正在瓦解,一个以中国为核心的新平衡正在加速形成。在这一历史性机遇下,中国不仅能够有效化解外部挑战,还将通过外交与经济手段,重塑东北亚乃至亚太地区的战略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