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达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达州市《宣汉县南坝商贸工矿片区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等乡镇级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获得市政府批复,这标志着达州市43个乡镇级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乡镇级片区总体规划)全部编制完成,实现达州全市200个乡镇(街道)国土空间规划全覆盖。
严守底线
筑牢城乡发展空间基础
达州市域面积约1.66万平方千米,其中乡村地区约1.64万平方千米,占市域总面积的98.7%。其中,包含200个乡镇(街道),覆盖了2100多个村庄(社区)。
乡镇级片区总体规划如何筑牢安全发展空间屏障、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达州市自然资源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乡镇级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国家“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第五级,是对全市乡村地区(含经济区、保护区或其他功能区)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等工作的具体安排,是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建设规划许可、编制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的法定依据。同时,也是城镇开发边界外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项目和零星布局的城镇建设用地、乡村地区各类建设项目“农用地转用”的规划依据。
“近年来,我们在对全市各片区的区位关系、资源环境、空间利用、产业基础和镇村建设等基本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片区的人口流动趋势和发展规模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同时,梳理了经济社会、产业发展、空间利用、农房建设和设施配套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以来,我市将200个乡镇(街道)划分为43个乡镇级片区先后分三个批次推进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面积达16368.63平方千米。乡镇级片区总体规划包括片区全域规划、乡镇镇区规划两个层次,涵盖全市各县(市、区)除中心城区外的所有区域。片区规划基期年为2020年,目标年为2035年。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各片区总体规划严格落实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管控要求,落实耕地保有量4216.28平方千米、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3431.87平方千米,落实生态保护红线1202.99平方千米,落实城镇开发边界94.17平方千米,并根据资源特征和管控需要,落实划定历史文化保护、洪涝灾害等风险防治、地质灾害风险防控等各类控制线,维护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基础。
科学定位
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布局
千亩农田,稻米飘香。宣汉县南坝商贸工矿片区是宣汉县桃花米的重要种植基地,稻谷收获后由当地公司生产车间进行一体化加工与品牌化销售,近年来其种植基地的订单接续创下新高。时至今日,宣汉县桃花米早成为了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实现了量产并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宣汉县南坝商贸工矿片区是本次规划中市级试点片区之一,它以南坝镇为中心镇,共辖8个乡镇,规划面积824.97平方千米。片区发展资源丰富,除宣汉桃花米外,也是“中国南方第一牛”蜀宣花牛的重要产区。同时,南坝镇天然气年产能30亿立方,并已形成农产品加工园区;五宝镇形成了以酿酒业为主的工业园区,上峡镇、芭蕉镇等煤炭储量达3812万吨。未来,城宣大邻高速和通宣开高速还将在该片区交汇并设出入口,当地交通区位条件将迎来跨越式改变。
“我们以耕地保护为前提,以盘活存量低效用地为重点,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以及自然资源禀赋、现有产业基础和片区功能定位,进一步明确各片区空间结构调整和优化布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达州市结合上位规划传导和各片区自身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分别赋予43个乡镇级片区目标定位,其中城市片区2个,分别为通川区都市商贸物流集聚片区、达川区都市服务业发展集聚片区;城乡融合片区9个,分别为通川环凤产城一体发展片区农村片区、达川区百马产城融合发展片区、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片区、经开区产城绿乡融合发展片区和各县(市)环主城片区;农村片区32个。
各乡镇级片区总体规划强化了城镇空间的规划协调统筹,引导公共资源和市场要素合理聚集,进一步提升中心镇辐射带动能力,促进乡村空间布局、生产力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不断优化,并积极落实节约集约发展要求,加强各地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全面提升达州全市城乡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和利用水平。
和美宜居
绘制城乡发展空间蓝图
在推进乡镇级片区总体规划实施的过程中,和美宜居的城乡空间也将从图纸走向现实。
达州市自然资源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各片区规划合理配置了镇村公共资源,统筹确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和规模,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布局,优化各类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进一步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提升城乡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全市城乡居民生活品质提高。”
此外,规划还综合优化了交通网络布局,强化水利、能源设施空间保障,完善公共安全和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设施体系,加强重大战略项目空间保障。坚持“集约适度、绿色发展”的思路,在强化镇村历史文化和特色风貌保护的同时,积极塑造山水田园与乡村聚落相融合的空间形态,进一步推动各乡镇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彰显地域特色,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各片区总体规划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县关于城乡融合发展的相关要求,充分衔接上位规划及各部门专项规划,根据“中心城区—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一般村”思路,规划确定中心镇35个、副中心镇12个,中心村477个,合理划定村庄建设边界约752.86平方千米,并积极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中心镇村集聚。据统计,规划共统筹布局城镇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项目13000余个。
来源:达州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