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吴铎思 通讯员 石观
春日的帕米尔高原褪去银装,新疆喀什大地迎来了最浪漫的时节,杏花、梨花、桃花等次第绽放,绘就一幅“千树万树织锦绣”的生态画卷。喀什地区创新“赏花+”模式,通过场景再造、链条延伸、跨界融合,让“美丽经济”释放出巨大动能。
4月2日,喀什市多来特巴格乡科瑞克贝希村村民在杏园里套种新梅苗木。
在英吉沙县,17.8万亩杏林如云似霞。3月30日,在“杏香漫丝路绽放英吉沙”文旅推介活动现场,非遗匠人敲打模戳印花布的叮当声与游客的欢笑声交织成曲。来自乌鲁木齐的游客黄小艺身着艾德莱斯绸长裙,在千年杏树下拍摄汉唐风格写真:“去年就和朋友约好来看杏花,没想到除了美景,还能体验非遗、品尝花宴,这样的春日记忆太特别了。”
4月2日,喀什市多来特巴格乡科瑞克贝希村村民在杏园里套种新梅苗木。
这种“沉浸式赏花”体验正在喀什全域铺展。疏附县塔什米里克乡的杏园里,游客可策马踏花而行;伽师县居仁镇的杏花主题游园会上,乐声在花间流淌;麦盖提县的刀郎农民画写生基地,艺术家们将枣花盛景定格成永恒。
在英吉沙县招商推介会现场,8家企业6.55亿元的投资协议,揭开了“赏花经济”的产业纵深。正如县文旅局党组书记孙燕所言:“我们正从‘一季赏花’向‘四季生金’转变。”
这种转变体现在全产业链的构建中,纵向形成“种苗研发-规模种植-精深加工-品牌营销”的完整链条,杏干酒、杏干饮料、巴旦木肽、冻干苹果等数十种高附加值产品走向全国;横向打造“赏花+文旅+康养”的跨界矩阵,杏林瑜伽、沙漠花田研学等新兴业态蓬勃生长。
4月2日,喀什市多来特巴格乡科瑞克贝希村村民在杏园里套种新梅苗木。
在疏附县铁日木乡的杏花节上,非遗集市成为最大亮点。模戳印花技艺传承人阿不都热依木·吐尔逊的展位前,以杏花为原型设计的新款纹样供不应求:“过去这些手艺藏在深闺,现在通过赏花节,我们的作品能走向全国。”
为破解“花期短、体验浅”的瓶颈,喀什地区实施“全季旅游提升工程”。在英吉沙县,智慧旅游系统实时监测各赏花点人流,自动推送定制路线;疏附县建成生态停车场10余处,新增旅游厕所30余座;伽师县开通“花季直通车”,实现宾馆、景区无缝接驳。
4月2日,喀什市多来特巴格乡科瑞克贝希村村民在杏园里套种新梅苗木。
随着“山海昆仑·花漾喀什”春赏花旅游季的推进,从帕米尔高原的杏花到疏附县的巴旦木花,从喀什市的桃花到泽普县的苹果花……“一朵花”到“产业链”“单季游”到“四季旺”,喀什正书写着“一朵花撬动多产业”的实景图。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