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车圈有个话题炸了——问界M9销量破纪录,单月狂卖1.6万台,直接冲上50万级豪车销冠。有人开始幻想:要是德国BBA(奔驰、宝马、奥迪)也加入华为的鸿蒙智行,问界还能这么风光吗?



醒醒吧!这压根是个伪命题。

你发现没有?但凡汽车强国,没有一家会把命脉交给别人。德国藏着博世、大陆,日本攥着电装、爱信,韩国死守摩比斯,这些巨头从发动机到车机系统,全是自家孩子。就连特斯拉在上海建厂,核心芯片还得从美国空运。为什么?汽车产业从来不是生意,而是国运的筹码。



看看今天的中国新能源车,宁德时代电池全球装机量超35%,华为智能驾驶系统ADS 3.0吊打特斯拉FSD。德国《明镜周刊》曾哀叹:“中国车企用我们的技术赚我们的钱。”但真相是——德国人连车载屏幕都要依赖中国京东方,可一旦涉及底盘控制、动力总成,他们宁可亏本也要用大陆集团的系统。

这就是汽车战争的潜规则。当年日本车企横扫美国,底特律三大巨头宁愿破产也不向三菱采购发动机;现代起亚在欧洲卖疯了,但摩比斯的变速箱一颗螺丝都不会流出韩国。核心技术,从来是攥在手里比赚钱更重要。

如今合资车为什么节节败退?一汽大众用着德国进口的EA888发动机,成本比国产贵30%;广汽丰田的混动系统,每一台都要给电装交专利费。反观比亚迪,三电系统100%自研,成本压到合资车想哭。不是外资不想用中国供应链,而是用了就等于自断经脉。

更狠的是地缘政治。美国制裁华为芯片,德国立刻立法保护汽车数据主权,日本悄悄把氢能源专利锁进保险柜。当中国车企带着8155芯片和城市NOA冲进慕尼黑车展时,BBA的高管表面鼓掌,转头就向欧盟告状“中国电车威胁论”。这场博弈,早就不在4S店,而在国会山的听证会上。

所以别幻想BBA会拥抱鸿蒙智行。问界M9的逆袭,恰恰证明了一条铁律——没有国家队的供应链,再牛的技术也只能是昙花一现。 德国人就算眼红华为的智能座舱,也只能关起门来折腾自己的MB.OS系统,哪怕它卡得像诺基亚。



未来的汽车战场,注定是国运与技术的双重博弈。当中国车企带着激光雷达和超充站杀向全球时,BBA们守着的早已不是发动机,而是一道看不见的国境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