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国来说,困扰自己的永远是内部问题,而非外部威胁。我们是这样,美国更是这样。虽然现在的美国口口声声将注意力转移到别人身上,妄图使得自己本国内部的问题就此灰飞烟灭,然而在这种努力是徒劳的,因为它并不能解决美国内部的问题。美国内部有什么问题?很多时候,我们都将注意力集中在游行示威,吸毒成风等社会问题上,然而困扰美国普通人的其实是一系列系统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看似没有爆发,却无时无刻不在酝酿。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希望城市》讲述的就是美国内部的问题。本片讲述的是一个美国普通的小城中居民们面对的日常问题,这些问题包括青年跟家长两个时代的矛盾,青少年教育问题,种族问题,城市的政府贪污腐败问题以及同性恋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困扰着这个小镇,有的人想要去改变,有的人想要维持现状,有的人看到了问题的本质想要逐一解决问题,有的人只想要将任何问题按压下去,维护自己的即得利益。这些问题相互交错,即便是被赤裸裸的展现出来,即便是用一种非常民主的方式被提出来讨论,但却没有丝毫被解决的迹象,这就是美国普通社会。



《希望城市》从根本上为我们剖析了美国社会面临的种种问题,但是这些问题看似很容易解决但却迟迟得不到解决,最终,问题只会外溢,而那些被外溢的问题也会成功转嫁到别人身上,但是问题就是问题,问题丝毫不会因为外溢而被彻底解决。本片中的美国社会都有什么问题呢?我们逐一分析。



首先是教育问题,当公立学校逐渐的沦为了放羊班之后,教育问题就成了一个本质上困扰美国基层社会的普遍问题。黑人议员号召大家要加大对于教育的投入,以便城市的孩子们都能得到公平的更优质的未来。然而这个提案迟迟得不到采纳,原因并不在于普通人的赞成与否,而是在于市长所代表的利益群体要不要为教育继续投入。



黑人议员屡次提案,然而结果却是屡次失败告终中,原因很简单,市长不愿意在教育上投入是因为教育的收益太小,并不足以支撑这样大的投入,而且短时间内得不到收益的投入在他看来是不划算的。当然,我们也理解市长的心里,因为在一个资本主义社会,任何投入都要讲求回报比,如果投入没有获得有效的预期的回报,那么这项投入就被认为是失败的,黑人议员切中要害的阐述其中的道理,但是道理归道理,市长就是不允许。



教育上的失败,就是产生本片中的罪案的直接原因,小孩子在学校受不到好的教育,于是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抢劫来满足自己的欲望,最终,一个学校的教授被抢劫了,而且当教授反击这两个小劫匪的时候,教授被指控是同性恋骚扰。于是,一切就都失控了。



人们经常会用长大了就好了来安慰自己,但是这不过是一种缓刑罢了。当我们将目光集中到青年人的时候,这样的状况依旧是没有任何的改变。青年因为叛逆,因为不愿意在自己的父亲的公司工作而自己酿成大错。他结交的朋友很快的将目光集中在了一家商店,且大摇大摆的跑过去想要抢劫商店,结果商店的保安让这一次的抢劫成为了泡影。青年的朋友被捕,他自己也即将面临牢狱之灾。



原本这个问题也是可以解决的,但是因为涉及到本市地产商的儿子参与抢劫,这样的刑事案件一下子就成了一种交易,青年最终成为了筹码,而自己即将面临的一场爱情也成为了泡影。



当市长在酒会上开始为自己即将到来的官运共举杯之时,黑人议员带领着本市的反对者到来了,他们的诉求很简单,那就是改善本市的基础设施条件,将钱用在该用的地方,而不是为了市长的政绩铺路,于是,矛盾继续演化。



看似错乱的问题实际上反映出来了美国社会的普通人面临的难题,从生到死这个漫长的过程,没有人能真正决定自己的命运,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环境,或者说没有一个可以被改变的环境的话,那么一个人的成长就成了受限的开始。



一人一票看似民主,但是真正的决定却没有办法按照正常的逻辑进行。那些本该被重金不计报酬的投入的领域却成了一个讨价还价的自留地,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再强大的国家也会逐步地走向衰退。本片反映出来的问题是一个非常好的例证,1991年上映的影片无疑见证了美国由盛转衰的过程,当然,主要原因是苏联还没有解体,在那之后,这样的反思电影就更加凤毛麟角乐,这才是悲剧。

你好,再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