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国初省城吉林河南街已经是闻名遐迩的商阜街区,水旱码头,南北特产,东西洋货交汇于此,一派生意祥和、财源茂盛景象。解放后上世纪六十年代,河南街依然是旧时的区街风貌。
街的起点东头的木雕花尖的门市房,玲珑剔透,经营中外名表名画。接踵而来的是欧式建筑华英助产士诊所,古色古香清代楼宇建筑的戏曲服饰旗帜社让人重回遥远岁月,街中段中西合璧的文艺复兴时代风格的四层洋楼,把街区的建筑精华和商业风貌推向极致、高峰,西端的裤裆街对河南街做了分岔,南街上的中世纪城堡式建筑(民国时的电报大楼)给河南街做了叹为观止的句号。
整个区街常年林林种种的商号、旗帜、空幡,入夜几处高楼镶嵌的霓虹灯闪烁,乐器社、东北电影院不时传来悠扬的中外名曲和民歌京剧,呈现出了上世纪初西风渐进的商业风情和火红年代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风貌。
河南街的喧嚣热闹只有在清晨才会宁静。61年前的清晨,哥哥和我每天都要挑着泔水往返于这条街上。当时我家住在旗帜社后身修文胡同,父亲在我家住房的西山墙盖了一个猪圈养了一头猪,继母是母亲去世第二年后来到我家,我家兄姐妹加爷爷6口人,全靠父亲的62元工资,生活非常艰难。继母不嫌我家贫穷,还帮助父亲还清了千余元的欠债。
继母没有生育,对我们如视己出,怕影响哥哥考大学不让他挑泔水了。哥说爸是科长工作忙,我挑不影响考试。父亲按着哥哥的肩膀说:你爱琢磨事别让车撞着,让梦良跟你去吧。当时,河南街一带居民多为过去的绅士商贾,虽然失去了往日的风光,但也家境殷实富裕,生活悠哉。哥哥一起应考的几名同学,每天清晨在自家院内复习,喝着牛奶吃着油条面包。哥哥挑着泔水背着俄语单词,不时还朗诵课文诗歌,每天早晚一次,乐此不疲,父母看着心里很难受。
寒来暑往,猪长肥了。杀年猪那天,母亲叨咕着:猪啊别长痘啊,我两儿子给你挑一年泔水。猪还真争气,一身肥膘熬了十多斤大油,全家吃一正月带肉的菜,还卖给土产公司一半肉,父母给哥哥准备了上大学的衣物,家里的菜也香了。
春节前妈妈做了一顿不放高粱米的大米小豆干饭,肉炖酸菜粉条,我吃了不少。现在还记得,从厕所回来就肚子痛,眼前发黑。等我醒来时已躺儿童医院病床上了。周围的人说这小小子撑了,我很不好意思!贫穷的时代,贫困的家庭,吃撑着了也不足为奇,只是到住院的程度,还比较优秀的。在艰辛与欢乐中全家迎来一九六三年的春天。
开春后父母又买了一个小猪儿,我跟着哥哥继续挑泔水,我己九岁了,能帮哥哥拎泔水桷了,去时我挑空桶,哥专心背单词,回来时哥哥挑重桶,让我提问题他回答。父亲对哥哥说没办法,再挑一阵子吧,吃苦不是坏事。哥哥照样边挑边复习,休息时常说等哥考上大学国家供我毕业,当工程师就不挑泔水,也不养猪了。到时候哥尽给你买好吃的。秋天收到喜报,哥哥考上了北京铁道学院,还有助学金。姐姐也考上了重点中学五中。
爷爷当了一辈子长工,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爸爸只读了一年私塾。哥哥考进了北京,爷爷说宋家出了状元,爸爸妈妈叨咕信头(哥哥的小名)出息了,家里快熬出头了,亲戚朋友也来道喜,安排挑泔水的饭店经理范叔说,好样的,挑泔水挑出个大学生!若干年后我到商业局工作,范叔对饮食公司的领导说:这哥俩当年挑泔水,现在都当局长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那个年代家里的老大,确实对弟弟妹妹起着风向标的影响。过了四年哥哥的女同学来到我家,父母格外高兴。母亲送她一块苏联手表,一年后她成了我的嫂子,与哥哥相需与沫至今己七十九岁了。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变迁与时代的变化是不可分离的。我们这一代经过的风雨,走过的道路是下一代难以感知的。河南街再也不会有迎接高考的艰辛学子挑泔水了,也不会有因吃大米小豆干饭吃撑住院的小孩了。失去的岁月不会倒流,难忘的乡愁渐行渐远,唯有其中的家国情怀,道德品质的传承能穿越时光,历久弥新,努力寻找和固守我们的精神家园,以告慰我们的父母家人,让良好的家风和社会风气,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是余愿也。
2023年6月19日
作者:宋梦良,退休于吉林市安监局,作品原标题《难忘的闹市清晨,弥足珍贵的家国情怀》
特别鸣宋梦良先生、张兆荣先生对吉林乌拉永昌源的信任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