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剑阁雄关,李白留下如斯感慨。过中原、进关中,穿秦岭、越巴山,杜甫纪行诗中,从川甘边界登蜀道至成都,历时月余,一路艰辛。四川盆地,身处内陆,天险难越,自古道路崎岖,与外界交往交流受限。为穿过“天下之大阻”,2000多年来,一凿一锤、火焚水激,蜀道逐渐蜿蜒于秦岭、大巴山之上,成为通往巴蜀的交通要道。直插入天的岩壁、悬空突出的栈道、曲折迂回的狭途……
在这里,千百年来,人流不息。“五丁开山”“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等故事次第上演,“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铁马秋风大散关”等名句代代流传。在这里,千里栈道,货流不断。蜀地的漆器、蜀锦,通过长安向北走上丝绸之路;东南亚的玉石,则经巴蜀进入中原,串联起南方丝绸之路。不仅如此,而且,还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四川有个隐于蜀道的千年时光秘境,至今明清古街保存完整,你去过吗?
可能好奇的朋友就会问了,四川这个隐于蜀道的千年时光秘境到底是在哪里?那里又有哪些不一样的风景?带着这些疑问和好奇,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有关青林口古镇的那些事。青林口古镇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二郎庙镇,历史上这里曾经是交通要道。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座商业发达的古镇,商贾云集,会馆林立,庙堂四布。古镇内保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街道布局古朴,充满了历史韵味。
青林口古镇的建筑风格以川西民居为主,青瓦木墙,雕梁画栋,极具地方特色。尤其是那些保存完好的四合院和祠堂,展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古镇依山傍水,自然环境优美。进入古镇十分的冷清,寥寥几个游客在街上闲逛。该镇格局为丁字形,一条主街到红军桥,因为当时红四方面军在此驻扎,风雨廊桥为纪念一名牺牲的女战士而改名红军桥。1935年,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经剑阁进入江油青林口。
在这里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留下众多革命史迹。现在还完整保留着红军桥、青林索桥等革命古迹和“参加红军分好田”、“婚姻自由”、“红军是窮人的救星”等石刻标语。过了廊桥,左右两边相对两条街,大概800米长,右边街上有座文昌宫,一座焱域宫,香火不算旺。 古镇不大,未过度开发,基本保持着原貌,有年代感,红军桥和512受损的会馆等都显得古质自然。少雕琢,原生态,商业味不浓。
始建于元末明初的青林口古镇,由于镇子位于山川和道路交汇之处,加之树木丰茂,故名青林口。古镇地处蜀道剑门关南端,上可越剑门关至广元,下可经绵阳到成都。青林口在明清时代已是著名的旱码头和商品集散地,镇中会馆林立,曾有住户五百余,并曾出过两位进士和一位翰林学士;镇郊四周庵、观、寺、院星罗棋布,因此亦有人称之为“蜀道第一镇”。只是由于宣传力度不够,游客罕至。
除了小学校上下学时有成群结队的孩子和家长,平日里古镇冷清静谧。青林口有四绝:豆腐宴、白花桃、高台戏和烧火龙。这里的豆腐可与乐山西坝和剑门豆腐相媲美。老街有李氏豆腐庄、刘记豆腐庄和黄家大院豆腐庄,其中名气最响的是李氏豆腐庄,来此尝鲜的客人亦是最多。
特别是对于工作和生活在四川绵阳以及周边省市的朋友而言,如果说,对于四川隐于蜀道的千年时光秘境,至今明清古街保存完整有啥想说的,也欢迎大家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