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深圳是真的不一样了,路灯上都能挂上一个“无人机机场”,网友纷纷大呼:未来已来!

不觉间深圳已经悄然走在全球智慧城市的前列,这里的每一盏路灯、每一栋高楼、甚至每一片湖泊都可能是未来“黑科技”的试验场。

深圳到底还有多少我们没想到的“黑科技”呢?



灯杆挂机场的深圳

除了无人机机场,深圳已经在试点无人驾驶小巴,这种小巴每20分钟一趟,不用驾驶员也没有方向盘,乘客只需要坐好系上安全带,就能舒舒服服到达目的地。

除了道路上的无人驾驶之外,水面上也开始流行无人船,这些无人船能在江河湖海中自动巡航,执行水质监测、水面清理等任务。

这还远没有结束,智慧城市的黑科技可不仅限于天上飞的、水里游的,许多地上的服务和治理早就依托这些智能技术大升级了。



深圳已经开始用无人机监控违规建筑和巡查市容,在外卖配送方面也搞出了新名堂。深圳在2024年实现了无人机载货飞行77.6万架次,光是外卖配送就已经开通53条航线,累计配送超45万单。

城市生活的每个环节几乎都有无人机参与其中,一个全方位立体的“未来城市”正在深圳逐渐成型。

不只是运货,无人机还成了“城市消防员”“电力巡查员”和“应急通讯兵”,在台风导致通信中断后,无人机搭载的移动基站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灾区信号,争分夺秒地为救援争取时间。

深圳某些区域通过无人机巡检高压线路,半小时就能搞定本来人工需要一个月才能完成的任务,跟传统方法比起来不仅高效还让高空作业的风险大幅降低。



“近水楼台”的福利

提起无人机,绕不开的品牌就是大疆,自打这家深圳土生土长的企业崛起后,已经成了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里的“扛把子”,手持近八成的市场份额。

这个企业彻底改变了无人机的定义,让人人都能以平民价格购买高性能飞行设备,而它自己也在多年间经历了质变式的飞速发展。大疆的起步与深圳可谓密不可分,深圳不光有大疆这样顶尖的企业,还拥有成熟的科技产业链,这对任何一个科技公司来说都是梦寐以求的发展土壤。

大疆能顺风顺水地占据市场制高点,很大原因之一就是深圳的地缘优势和对本地企业的大力支持,大疆之所以能多次成为行业标准制定者,这与深圳这片肥沃的科技土地提供大量的测试环境与商业机会有非常大的关系。



科技发展不可能单靠一支企业支撑,它得有一个上下游完备的供应链,深圳不仅坐拥沿海资源和政策的先天优势,完善的产业链支持也让不少创新企业在深圳这片土壤快速成长。

这种一边做产品研发一边快速向全球市场推进的企业战略,直接让“国产无人机”从小众设备成了家庭、专业影视甚至救灾工具的标配选项。

很多人觉得无人机的角色还停留在拍拍风景的小工具层次上,其实如今的无人机早就不单单“飞上天”那么简单了。

大疆无人机可以凭借先进的飞控技术和摄像头搭配,在事故检查、高危建筑作业及农业监测等方面都有相当亮眼的表现。



广州一些智慧农业基地已经通过无人机技术进行大规模农药喷洒作业,效率是传统人工的50倍不止。

如今无人机的应用已经远不限于大家的业余爱好,越来越多的公司和机关单位开始依赖无人机来搞定智慧交通、能量采集、城市建造等硬核问题。

无人机上天,生活变样?

所以我们的观点也要及时跟着转变了,现在的无人机技术已经不只停留在送送外卖、拍拍视频这样简单的应用上了。

如今的无人机正在从各个层面改变城市的运行方式,甚至在潜移默化地改变每个人的生活习惯。

城市空中巡逻、自动飞行出租车、物流运输系统,一个个新奇的场景正在逐渐走进现实,未来的城市将围绕这些空中飞行的“新朋友”构建出全新的生态系统。



深圳再一次成了无人机参与城市管理的排头兵,城市中如果发生火灾、洪水或者其他意外,装载热成像摄像头的无人机能在高空准确定位受困人员的位置,极大提高救援效率。

在遇到复杂地形、极端气候等突发情况时,无人机能在第一时间到达,避免了很多人力难以胜任的高风险工作。

深圳2024年经历的台风灾害,无人机就发挥了大作用,当时基站被毁,没信号没通信,谁也不知道该如何高效救援。

就是通过无人机搭载的移动基站在极短的时间内恢复了灾区通讯,给救援争取了宝贵时间。



现在深圳提出的“低空经济”发展目标就已经开始设想了未来的空中交通,无人机能带领城市交通走向三维空间发展,现在许多一线城市已经开始研讨无人机空中航线的合法合规化问题。

可能用不了多久,我们出门通行乘坐的就不是汽车了,而是一架由无人机导航的飞行器!路面拥堵的城市难题也将会随着无人机的推广应用逐渐成为历史。

现在小鹏已经正式推出了飞行汽车,特斯拉的飞行汽车也已经进行了短途试飞,汽车上天这件事儿已经不再是科幻片中的场景,拥有一片天空的城市,将会变得更加科技感十足。

现在京东和顺丰已经开始布局无人机配送服务,那些大城市周边难以覆盖到的地区,可以通过无人机技术“打通最后一公里”,彻底将冷链配送甚至医院应急药品的供应进行全方位覆盖。



那个随时随地都能无人机叫外卖的时代快要来了!

从智慧农业的角度看,无人机的加入其实才刚刚开始,之前提到广州市周边的智慧农业基地,无人机投农药的应用倍数级的提高了效率,同时让大范围运作的现代化耕作方式变得更轻巧且规模化。

一架无人机的服务覆盖就能减轻传统大量的劳动成本投入,解放大批农业劳动力去做更高效的工作,与过去用人力完成的长时段作业不同,未来的农耕里可能会处处见到各类飞行设备走进田间。

小型飞行设备也已经进入了偏远地区,带去的不仅是科学合理化的生产方式,同时也根本上改写了农业依赖传统技术的耕作局面。

无人机在教育领域也显示出了“用武之地”,部分乡村学校远程支教的无人机设备可以成批次起飞,搭载全景摄像头可以为远端的孩子直播城里教师实时授课画面。



有些直接加入农村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里,为学生掌握技能的大路上又增添了一种和新社会技术对接的形式,让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掌握了电脑操作,还融合进了一个多行业的先进产业链知识。

过去的教育靠单一课本、面对面教学的环境正在变得更科技化、多元化发展。

无人机其实和AI一样,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为无人机设计好相应的赛道,它的发展将饱含无限可能。

这股趋势已经在慢慢延伸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未来各类设施都可能依附无人机建立新的供应链体系,不管是城市里的电网巡检还是娱乐市场的无人机表演又或空气监测项目的固定路线设置。

当那些城市空中盘旋的无人机占据越来越多的低空运力市场时,社会资源组织化的深度和广度自然成规模的打开。这不仅是更高的效率,更深刻的改变应为人们带来对智能化领域的强烈信任。



大的变革在酝酿,该迎头赶上的不仅仅是技术和工具本身,而是全社会的认同,一种全民无形协作或许在每时每刻的城市日常运作里埋下变革的种子。

结语

这些飞速落地的无人机技术就是在告诉我们,一项新科技往往会因为市场需求深入到各个行业里,也会用重新排列组织的方式整合一切现有资源。

不管是在自动化还是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最关键的还是人、基础设施和管理系统的一起配合。

随着无人机越来越多地飞上天,我们也该好好想想未来的发展方向,只要我们一步步朝着更自动化的社会前进,总有一天城市的生活方式会实现无人机管理和社会智能交通的无缝结合。

智能城市交通、天上的运输队再加上管理系统数据有效联动的精心调配是未来城市的各类立体方式和发展重叠一起的真实情景。

未来已经慢慢到来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