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喊话美国人民“挺住”!我想说,美国版的勒紧裤腰带,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美国二战后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是:最大的工业国、国际贸易中的主要货币结算体系、全球的军事地位、还有源源不断的文化产品,可以说是一手推动了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当然很长时间也吃到了经济全球化的红利,物质极大的丰富,环境代价高的,劳动密集的,都可以转移到其他经济体,凭借着前面的优势,军事地位确保投资的安全和货币地位,工业科技优势决定了初次分配的比例,文化产品也是边际成本较低的,输出到全球换来货币的回流,用高附加值的商品换取低附加值的商品,兑换比例可是非常夸张的,一件衣服能卖多少钱。
早期还都得从美国买东西呢,且二战后全球四分之三的黄金储备都流向了美国,再作为美元背书推广经济全球化,只是后来从海外进口的商品太多,黄金储备根本就不够,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时黄金存量已经完全不足以兑换承诺的美元,直接违约就是当时的做法,当然只要经济全球化继续,总是需要结算货币,美元不仅没有因为违约而弱化,依旧是主要的结算货币和他国的外汇储备。
逐渐的,现代金融体系的信用滥发,结合政府的无底线负债,最初的货币循环模式走不通了,以前哪怕存在货物贸易逆差,但可以在服务顺差和初次分配(国际资本收益)后很大程度的缓解这个问题,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大范围使用,国内的消费自然更加物资极大丰富,消费能力远超生产能力,缺口来源于其他经济体,但又因为文化优势(比如好莱坞的电影竞争力),制造业的技术垄断优势都在减弱(强势的工业品),导致能抚平贸易逆差的东西越来越少,赤字也越来越大,现在都非常依赖能源出口了。
那么关税可以改变这个趋势吗?可能有点晚了,如果2008年能守住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底线,承担大概5~10年的市场出清,尤其是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瘤刮出,那么大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让大量的家庭崩溃,最终还是要靠恶化的财政体系来填坑,2000年的凯恩斯主义带来的明斯基时刻,解决办法不是“挺住”出清风险,而是以更极致的刺激政策来续命,犹如给病驴肚子里面塞入鲶鱼一样,当时活蹦乱跳,之后只会更弱,过去十几年,美国的继续维持去工业化,高度的金融投机,货币幻觉和消费过度对外依赖同时存在,并且在疫情冲击下达到了刺激的顶峰,且2020年这个大坑本身就是特郎普上个任期最后一年挖的。哪会怎么不提倡“挺住”。
现在呢?政府负债潜力小了吧?金融泡沫更大了吧?货币政策进退维谷了吧(加息加剧衰退风险,降息加剧滞胀风险)?甚至连文化产品都很少有现象级的,商品对外依赖更高了吧?仅疫情至今的贸易逆差都4.6万亿了吧,而2010年到2019年的贸易逆差总和虽然也在刺激政策下比较高,十年也就5.8万亿的样子,对外依赖强度可见一斑,最近估计又要开始抢囤卫生纸了。美国上世纪80年代的双底衰退之后,几乎就没有过不强而有力的刺激市场,阻碍市场出清,但结果却是去工业化越来越显著,金融赚钱越来越容易,都去赚容易的钱了,其实基本上选择的都是走容易得路,最后能选的好走的路就越来越少了。
在这种基础上,内因是主因,但往往不会承认是自己过去几十年选择的错误,甩锅到经济全球化吃亏了,病殃殃的还要到处找人打架,内部积累风险大概率只会雪上加霜,比如通胀和仅剩不多的优势产业,由俭入奢易啊,用极致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维持了长期的虚假繁荣,抬的越高,落差越大,接受度就越低,只有刀砍到自己身上的时候大概才知道疼吧,且不说未来有什么影响,能坚持多久可能都要打个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