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去河南周口的做采访的时候,曾经问过一个姓周的老人这样的问题,这个老人已经73岁了,我问他,如果让他把土地包出去,他愿不愿意。这个老人给了我很真是的回答,那就是“不愿意”!
我追问了以下原因,他说,“我现在一共还有八亩地,基本上种一季小麦一季花生,出去打工没人要,在家种个地,每年虽然钱不多,也算是有个收入,孩子在城市生活压力也大,也没钱,我能不朝他们伸手,就不伸手了!”



一、残酷现实:当种地成为“养老的最后退路”

我想要搞清楚,现在中国一亩地,成本要多少钱,净收入又有多少钱?

    • 老人也大概给我算了一笔账。种一亩小麦:种子80元+整地播种100+化肥260元+农药60元+浇水100+收割机费100元= 成本700元

    • 亩产1000斤×收购价1.2元= 收入1200元

    • 净收益500元,看似可观?

    • 但老人需种10亩地才能挣5000元,而10亩地意味着70岁老人每天劳作10小时,全年无休。

  • 粮价停滞的20年:2004年小麦收购价0.7元/斤,2024年1.3元/斤,累计涨幅86%,但同期化肥价格暴涨230%,柴油涨400%。


2. “自养式养老”背后的绝望
  • 周老爷子本身年纪大了,有老年人的一些常见的基础病,比如高血压。一个月的养老金不到二百块钱,而高血压药每月150元。

3. 打工无门的“超龄农民工”
  • 农村老人,年纪大了,想要出去打工,也没人要了。建筑工地“55岁禁令”、工厂流水线“50岁红线”,让无数老人被迫返乡:

    • 山东临沂老赵:“在工地搬砖到68岁,包工头说再干出事不负责,只能回来种地。”

    • 残酷对比:城市退休金平均3500元/月,农民种地+养老金年收入不足1.2万元。

二、撕裂的真相:谁把农民逼上“终身劳作”的死循环? 1. 历史欠账:40年公粮白交了吗?
  • 很多老人总是赶快,曾经挖去修路交了一辈子的公粮,有数据统计,1958-2006年,农民通过交公粮、农业税为工业化输血超7000亿元,但这些贡献未被计入养老体系。

  • 湖南老农怒吼:“我们交粮时,城里人吃商品粮;我们老了,城里人领退休金,公平吗?”

2. 城市化的“抽血机”效应
  • 子辈进城,父辈埋单

    • 一套县城房子掏空6个钱包,老人卖粮、借钱、贷款成为常态。

    • 湖北孝感刘大娘:“儿子结婚要在武汉买房,我种了30年地,最后连猪都卖了。”

  • 土地流转陷阱:企业以500元/亩低价租地,转手搞旅游开发赚百万,农民却永远失去生计依靠。

3. 产业链末端的“赤裸剥削”
  • 从田间到餐桌的暴利链

    • 农民卖玉米1.3元/斤 → 饲料厂加工后售价3.5元/斤 → 超市包装玉米粒8元/斤

    • 农民分到的利润不足10%,却承担天灾、滞销的全部风险。

三、他们的声音:跪着种地,只为站着死去 1. “种地是在等死,不种地马上死”
  • 甘肃陇南马大爷:“我72岁,去年心脏搭桥花了5万,报销后还欠2万。现在每天吃最便宜的药,多种一亩玉米就能多活一个月。”

2. 被子女“抛弃”的养老困局
  • 河南南阳孙奶奶:“儿子说在城里养活自己都难,三年没回家了。我种地攒下2万块,是留着买墓地,还是看病?”

3. 一位村支书的泣血呐喊
  • 四川凉山某村干部:“我们村80%是60岁以上老人,再过十年,这些地谁来种?这些村谁来守?”

四、破局之路:让农民老有所依,这个社会该做什么?
1. 立即补偿:给农民发一张“历史账单”
  • 公粮折算养老金:江苏昆山试点将1982年前务农工龄视同社保缴费,5万农民月均养老金从180元涨至860元。

  • 国有资本反哺:每年从国企利润中划拨1万亿注入农村养老基金,农民养老金可立提至800元/月。

  • 土地增值共享:村集体将土地出租收益的30%定向补贴老人,如山东德州某村,老人月增发300元。


五、最后的话
像周大爷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默默无闻,不停的在田间劳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要还能动,就一直种地,但是他们真的老了,他们已经七十多了,他们还能再种几年?
他想种地吗?也许是不太想的吧,但是不种地又能干什么呢?不种地没有收入,靠着微博的二百块钱不到的养老金,又能干些什么?
天天有人在评论区留言,我这里呼吁提高一些农民养老金,很多人不认同,不愿意,动不动就想要扣帽子。
农民是沉默的大多数,但是请大家重视他们,不要忽略他们。
最后的最后,希望大家能够转发一下这篇文章,让更多人看到农村老人的养老困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