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热搜上弹出了一条新闻——韵达快递被立案调查!
远在缅北的诈骗园被打击得支离破碎,那边还没完,这边自己家门口竟然每天都在上演骗局。
不过,终于被查了,真是大快人心。
被调查的原因很简单,因韵达快递部分加盟企业对协议客户安全管理存在重大漏洞,导致涉诈骗宣传品进入寄递渠道,造成受害人重大财产损失。
简单的说,就是韵达快递安全管理上存在漏洞,导致诈骗宣传品混迹了寄递渠道,成了诈骗团伙实施诈骗的“帮凶”。
用网友的话说,他们这就是给骗子递刀的行为,必须严惩。
你永远想不到家门口的快递到底有多黑?
他们根本不审核加盟商的资质,部分韵达加盟企业为追求业务量,仅要求协议客户提交营业执照复印件即可享受批量寄件优惠,未核验实际经营场所。
诈骗团伙借此伪装成合法企业,批量寄送虚假投资广告、伪造金融单据等诈骗包裹。
上海韵达货运有限公司虽为总部,也没有建立有效监控体系,对加盟商长期未落实收寄验视制度的行为未采取实质性整改措施。
内部文件显示,80%的加盟商曾被警告“审核不严”,但问题始终未根治 。
我翻译一下这两段话。
简单点说,从源头上,韵达快递就在纵容犯罪。
不管你是谁,只有有钱有地方就能开各快递驿站,并且即便违反公司规定,也不会处罚你,甚至有的快递点打着驿站的幌子,实际根本就是一个诈骗团伙。
结果就是,老百姓又遭殃了。
这帮骗子极为狡猾,他们精准拿捏各个年龄段人的心理,诈骗手段更是实现精准打击。
热衷网购的年轻人和老年人,成为他们诈骗的重点人群。
诈骗分子通过寄送空包裹或廉价小礼品,内附“中奖通知”“兼职刷单”二维码,一旦你扫码,就进入诈骗圈套了。
湖南一位网友收到韵达寄送的包裹,内含“支付宝扫码领红包”卡片,发货方显示为某电商平台代发仓库。
扫码后,受害者被引导至伪造的支付宝页面,填写个人信息后,诈骗分子通过盗取账户密码转移资金,致其损失12万元。
“您购买的洗面奶包裹丢失,请扫码理赔。”2023年杭州女大学生小陈接到这通电话后,10万元学费瞬间蒸发。
当然,老人和小孩,他们也不放过。
江苏一名中学生收到韵达寄送的“明星见面会邀请函”,扫码后被拉入“粉丝福利群”。
诈骗分子以“支付保证金锁定名额”“购买应援物资”等话术,诱骗未成年人使用家长手机转账,累计涉案金额超200万元。
天津一位独居老人收到韵达快递,内含“国家防疫物资补贴申领表”及伪造的红头文件。
诈骗分子冒充卫健委工作人员,以“缴纳手续费激活补贴”为由,骗取老人养老储蓄23万元。
太缺德了!
这还不算黑,还有更黑的。
快递单号黑市交易,你没听说过吧。
2023年9月,上海通信管理局开出罚单:2.4万条用户信息从韵达系统“裸奔”至黑市,姓名、电话、住址被打包成“快递料子”,每条售价不到0.5元。
快递从业人员与诈骗分子勾结,违规出售快递单号,然后再顺藤摸瓜,查到你的个人信息,形成年交易额超5亿元的灰色产业链。
在快递驿站,别说你的快递,就连你都成透明的了,细思极恐!
其实,不只是韵达快递,当前快递行业已成为诈骗犯罪的重要渠道。
2024年9月,浙江义乌警方在韵达分拨中心查获17244件涉诈快递,包裹内均为假冒“电商平台回馈用户”的刷单邀请卡。
据国家邮政局统计,2024年通过快递实施的诈骗案件同比激增47%,涉案金额超30亿元。
其中,诈骗分子通过伪造发货人信息,诱导受害者参与“高额返利”任务,单案涉案金额超5000万元。
这些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中老年人、网购活跃用户等特定群体信息,针对性寄送包裹。
深圳90后宝妈李薇在某平台购买婴儿车,物流显示“已签收”,却始终不见踪影。
后来才知,商家与快递网点合谋伪造2万单物流,用刷单骗补贴。这些“空气包裹”的签收地可能是下水道、垃圾桶,甚至直接编造“驿站代收”。
为了防止被骗,网友也支招儿了。
1.到付包裹“三不原则”:非主动购买不付、不当场验货不付、来源不明不付。
2.物流追踪“双保险”:同时登录购物平台和快递官网交叉验证,警惕“幽灵物流”。
3.信息防护“变形记”:把“15栋203室”写成“小区超市对面红房子”,名字用“王先生”代替全名。
4.贵重物品“加密寄”:在面单上标注“内装衣物”,或选择可保价快递服务。
切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贪心就不会上当受骗!
(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