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2个孩子,一个儿子一个女儿,手里正好2套房,你会怎么分?
都给儿子?
还是一人一套?
回老家时,听长辈们聊起这个话题,我的感触真的挺深。
一:房都给了儿子
表婶年轻时,吃了不少苦,丈夫走得早,靠自己一手带大一双儿女。
她一直记得一句老话:“养儿防老。”
所以,她早早就把一套老房子过户给了儿子,另一套小点的新房子,她自己住着,想着等哪天百年之后,也给儿子留着。
女儿知道这事儿后,也抱怨过几次。
但表婶却觉得,女儿嫁出去了,肯定不能再分房了。
女儿心里有意见,以前隔三差五来看看她、给她带点吃的,现在经常一个多月都不见人影。
有一次,李阿姨摔了一跤,在家躺了两天,才被邻居发现送去医院。
她儿子忙,说走不开,最后是女儿赶过来的,带汤带饭照顾她一周。
但女儿却一边照顾一边抱怨:“妈,你说养儿防老,到头来,还不是我这个女儿来照顾你?养儿子有什么用呢?”
表婶不说话,只任由女儿数落。
表婶身体越来越差,隔三差五就得去医院。
女儿刚开始还照顾得勤,后来看妈妈偏心厉害、哥哥不管,她干脆也不管了。说自己嫁出去了,不应该拿娘家的,也不应该担太多责。
最后,表婶落个儿女都不理的状态,自己出钱请护工。
二:一人一套,反倒闹了别扭
我另一外叔叔,他倒是挺“公平”。手心手背都是肉。儿子女儿一人一套房,不偏不倚地分了。
他想着:“做父母的,最怕的就是孩子为钱闹翻。我干脆公平点儿,一人一套,省得以后吵。”
没想到,问题反倒来了。
儿子觉得:“我是儿子,又是家里最操心的,再怎么着,父母的财产应该都给我吧?”
儿媳妇更不满意,说你们既然这么偏心女儿,那以后养老也让女儿来,可别指望儿子儿媳。
后来,这小两口过年不常来了,孙子都不让带来家里。
叔叔私底下对人说:“我自认问心无愧,可这公平,咋就换来个冷屁股?”
还有一位伯伯家,也是一儿一女2套房。
他就很聪明,把分房的事儿,处理得妥妥当当的。
现在老两口,住在小区最北那栋楼,一年四季,儿女轮着来看,逢年过节也是一家人围桌吃饭,邻居都羡慕得不得了。
他到底是怎么分的呢?
先不急,我一会告诉你答案。
三:为什么很多人“舍不得”把房给女儿?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女儿不应该分房呢?
说到底,还是老一辈人心里那点传统思想在作祟。他们觉得:
●“女儿迟早是别人家的”
不少老人心里认定,嫁出去的女儿就像泼出去的水,房子给她就是给女婿。
万一以后闹离婚,房子还能不能保得住?
有的人更狠:“我死都不会把房给外人。”
●怕儿子媳妇心里不舒服
你要是给了女儿一套房,儿子媳妇在饭桌上虽然不说,但心里打着小算盘:“这房子本来不该是我的?”
一来二去,两边来往少了,感情也就淡了。
●还有个更现实的问题
“别人家都不给,咱家给了,会不会被笑话?”
街坊邻居一聊起事儿来,说你傻,说你不懂规矩,说你宠闺女不管儿子……
光是这些风言风语,就够很多人犹豫再三了。
可问题是,你把房子全给了儿子,真的就能换来安稳养老吗?
四:时代变了
老一辈人讲“养儿防老”,可现在的现实是啥?
退休工资有了,社保医疗也有保障,真正能让你晚年不孤单的,是谁更愿意管你、陪你、惦记你。
很多家庭,女儿才是真正的“靠山”。
生病住院,是她请假陪床;
家里出事,是她第一时间赶到;
你心里委屈了,也只有她能听得进去。
有人说,女儿是贴心小棉袄。这棉袄你不给她一份温暖,她也未必一直贴心。
你不给她房,她嘴上不说,心里清楚。
她知道,在你心里,她始终是“外人”。你让她心寒了,指望她以后怎么掏心掏肺?
而你若是给她一套房,不是便宜了女婿,而是告诉她:“你在这个家,从来不是多余的。”
别说儿子会不服气,要是他真有责任心,有能耐,哪怕给得少一点,他也不会记仇。
反倒是那些什么都想要的儿子,一点不吃亏都不行的,才最难养老。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该怎么分,孩子们才能都服气,又不伤感情?
五:让人佩服的“聪明法子”
还记得前面那个我说得伯伯一家吗?
他到底怎么分的呢?
伯伯家两套房,一套市中心老小区,一套是郊区新房。
他没着急分,而是先写了一份遗嘱,明明白白地写上:
——市中心那套大点的房子,留给儿子,因为儿子以后要接他去住;
——郊区的小房子写明归女儿所有,但注明只能她住,不能卖。
最重要的是,他请两个孩子一块吃了顿饭,当面说清楚:“将来我和你妈老了,谁照顾得多,剩下的存款就多分给谁。”
这一招,既给了儿子面子,也让女儿有了归属感。
钱没当场分清,但话说得透彻,两个孩子反倒都心里踏实。
后来女儿带孩子常来看他,儿子每月也来两次,一家人其乐融融。
每次回老家,我都能看到他们一家人,热热闹闹吃饭。
伯伯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
“房子再大,装不下亲情也白搭;钱再多,换不来一家和气也不值。”
我觉得,他的做法,很有智慧。
你要是有一儿一女,两套房,你会怎么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