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所在的那所高中,是县城不多的公办高中之一,生源多数都是那些农村来的孩子。

而且大多数成绩很差。

成绩好的都去了一中,成绩不好但是有钱的都去了私立高中,剩下的那些成绩又不好家里也不怎么有钱的,都来到了我们那个学校。



前段时间我班的一个学生不上了,把他妈妈急得跟什么似的。

为什么就不上了呢?问学生,学生就是一句话,觉得上学没意思。而且自己嘟嘟囔囔:上学也不一定能考上大学,考上大学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所以还不如不上。

高中阶段退学,我亲手经历了有四五个。

其实孩子们通过网络看到外面的世界以后,农村原有的土地对这些孩子的约束越来越小。你会发现,在农村不少孩子在初中毕业以后,甚至初中没上完就外出打工了。一家三口,结婚早的甚至一家五口,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加上孩子全部在外面打工,几年下来收入也是非常可观。

带着可观的收入几年后给孩子买房结婚,然后小两口再外出打工,已经形成了一个循环。

而这种情况在农村并不少见,而且有成功的经验,有成功的事实,一些农村的孩子们也开始逐渐萌生了对外面世界的想法。



再加上高中本身就很难,很多学生费了半天的力气还跟不上课,尤其是物理,只能考个二三十分,慢慢地就对读书绝望了,让他们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出路。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都相信读书改变命运。但是目前,读书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讲是没办法改变命运的。大概也因为这个,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明显受到了影响。

学生退学甭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也有父母支持孩子不读书的),乡村中学的老师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那就是乡镇学生读书的欲望越来越少。

如果国家再不出手,那农村的孩子真的就不会再读书了。

最近几年,全国范围内大量的村小学和乡镇学校被撤并,导致一些农村的孩子被迫往县城或者更远的地方就读。

虽然不收学费,但是交通、租房等费用也被迫增加,与此同时,也有不少的留守儿童。除了极少数天资聪颖的,这些农村孩子很少有人能读书读出来的。



教育的核心其实不是教学,而是管理。这些孩子无人管理,考出来好成绩的可能性很低。

就更不用说师资流失和教育质量的下降了。比较夸张的一个数据,我们这儿在前两年中考,有个乡镇中学没有一个人能考上高中,这还是在有指标生的优惠政策下。

更让人难以启齿的是,留下来继续读高中的学生,也很少有人能够考得上本科。仅仅是最差的本科也很难考得上,更不用说遥远的985了。

最近几年山东省高考的升学率,本科大概在百分之三四十左右,加上大专大概在70%左右,农村学生大多数都集中在二本和高职院校,重点大学出自农村的非常少。

相信国家也已经看到了这个趋势,所以在今年的两会上提出了振兴县中的口号。

这不是一个口号,而应该是一项付诸实践的行动,否则长此以往,农村的教育真的会越来越困难,农村的教育生态也会越来越糟糕。

农村教育困境不仅仅是教育的问题,更是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如果国家再不及时出手,农村孩子彻底丧失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机会,城乡差距将会进一步加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