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谎言一目了然,那么所有的“目击者”,

往往都会成为谎言的受害者。

如果大家都知道谁在犯错,

那么犯错的人,通常不会接受自己会犯错的事实,

越是倔强的拒绝事实,越会让犯错这件事变得特别透明,

特别戏剧化。



听过一个关于职场的段子,很有意思。

段子的内容大致是这样,如果一个公司的项目,所有人都知道要黄,

唯有决策者认为一定能成功,

并且以“如成功奖励大家”为激励的手段,

那么要黄的就不只是公司的项目,

而是公司本身也会面临完蛋的下场。

这个段子没有复杂的哲理,只有历经世事的常识,

决策者能用“如成功就奖励大家”这个说法来激励大家,

究其根本,不是因为决策者真的不知道这件事不能做,

而是他毫无根据的自信,和缺乏常识的事实,

促使他要“逆天改命”,

大家都知道这个项目要黄,

并不等于大家对决策者有偏见,

而是因为大家都要通过公司这个体系赚钱,生活,

正因为事关生存,所以大家才会认真且谨慎的看待这个牵扯公司未来的项目,

也恰恰是因为重视公司,

大家在对“这个项目行不通”的认识上,

才会得出如此明确的共识。

那么谁在说谎呢?

一目了然。

对于决策者而言,如果一个项目有可能葬送公司的发展,

那么接下来要做的,不是“做不做”的问题,

而是该如何避险的问题。

俗话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这个说法的合理延展,

就是不要用错误的方式,去证明自己是对的,

更何况,用错误的方式,

只能证明自己错的更离谱,

那么谁在犯错呢?

不好意思,藏是藏不住的,

因为众人皆知。

一目了然的谎言,让人们清楚,

面对谎言,我们并非无力抵抗,

而是要想明白,接下来的路怎么走,

是绕路而行,好还是择时思退,

谎言只会往前冲,但冲到前方会发生什么,

那些想明白,看明白的人,

自然不会说破。

而对于犯错者所导致的轩然大波,

我们也未必一定要“同仇敌忾”,

谁是谁非,谁是朋友,

谁是伪装成朋友的对手,甚至是敌人,

人们也会在看透谁才是犯错者之后,

做出基于各自现状的合理选择:

说谎者的代价,看懂之后便不再说话,

而犯错者的下场,

那恐怕就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了。



说谎也好,犯错也罢,

也许在这个以浑浊当器,以叫嚣为旗的世道,

真正该绕开的人,并非是害怕什么,

而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的选择,

理性的选择,能让人们避开无意义的纠葛,

而那些揣着明白装糊涂的谎言,

以及试图拉着大家一起完蛋的始作俑者,

对这些问题的影响,似乎都有着各自置若罔闻的理由:

是的,都有理由,

都有各自坚定选择的理由,

至于理由二字背后,是复杂的权衡判断,

还是人性本恶的冲动使然,

这并非是我们需要讨论话题,

或者说,也许这根本不值得讨论,

只需避开,

就足够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