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俄乌冲突持续升级,巴以战火再次重燃,美国忙着左右开弓,对俄乌局势、中东乱局横加干预之际,白宫突然收到了一连串噩耗。
4月2日凌晨,也门胡塞武装宣布,过去24小时内,该武装接连3次使用导弹和无人机,袭击了位于红海的美军“杜鲁门”号航母及其军舰。这已经不是胡塞武装第一次对美军航母下手,但如此密集的攻击频率还是头一回。就在前一天,他们还击落了一架美军MQ-9无人机,这是自2023年10月以来被击落的第17架该型号无人机,每架造价3200万美元,光这一项损失就超过5亿美元。更讽刺的是,五角大楼前脚刚宣布要派“卡尔·文森”号航母来中东搞“双航母威慑”,后脚“杜鲁门”号就被胡塞武装当成了活靶子。
美国军方对这些袭击既不承认也不否认,这种沉默反而让人觉得不对劲。毕竟,胡塞武装的攻击手段越来越狠,从无人机到巡航导弹,甚至还用上了自杀式快艇。而美军航母在红海晃悠半个月都不挪窝,行踪几乎透明,这要么是在执行特殊任务,要么就是出了状况走不了。不管是哪种情况,堂堂超级大国的航母被一个地方武装追着打,这脸算是丢到家了。
这边航母被炸的硝烟还没散,欧洲那边又传来噩耗。4月2日,立陶宛帕布拉德地区的沼泽地里,4名美军士兵的遗体被陆续找到。他们是在3月25日的战术演习中失踪的,当时乘坐的M88装甲救援车陷入沼泽沉没。搜救行动整整折腾了6天,动用了多国部队和重型设备,最后发现4人全部溺亡。虽然官方说是意外,但立陶宛靠近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俄乌冲突还在胶着,这种敏感地带发生这种事,很难不让人浮想联翩。更尴尬的是,美国在立陶宛搞“持续轮换驻军”,结果部队还没站稳脚跟,人先没了,这对北约的士气和形象都是一记重锤。
然而,最让特朗普头疼的还不是这些。4月2日,美国关键“摇摆州”威斯康星州最高法院法官补选结果出炉,民主党支持的克劳福德击败共和党候选人席梅尔,让自由派法官占据了多数。为了这场选举,特朗普一方砸下了9900万美元,创下美国司法选举史上最高纪录,其中马斯克就掏了2500万美元。结果钱打了水漂,席梅尔输得很惨,民主党接下来至少3年能在该州最高法院说了算。这意味着特朗普的很多政策可能被卡脖子,尤其是选举规则、堕胎权这些关键议题。更要命的是,威斯康星州是2028年总统大选的必争之地,这次失利可能直接影响特朗普的连任之路。
这三件事就像三把刀,分别扎在军事、地缘和内政上。胡塞武装的攻击暴露了美国在中东的力不从心,立陶宛士兵死亡事件显示欧洲盟友的不可靠,而司法选举失利则说明国内政治分裂到了极点。曾经不可一世的美式霸权,如今在三个战场上同时吃瘪,只能靠增兵和砸钱勉强撑场面。但问题是,钱能解决一时的危机,能挡住胡塞武装的导弹吗?能让欧洲盟友死心塌地吗?能弥合国内的裂痕吗?显然不能。
特朗普的麻烦还在后头。胡塞武装背后有伊朗撑腰,而伊朗最近放出话来要和中东势力团结抗美;立陶宛事件可能被用来炒作“俄罗斯威胁论”,但北约内部对是否进一步刺激俄罗斯意见不一;民主党在威斯康星州赢了,接下来肯定会乘胜追击,在其他“摇摆州”复制成功经验。更关键的是,美国民众对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越来越不满,高通胀、社会分裂、外交孤立这些问题,正在一点点掏空他的政治资本。
有人说,这三件事只是冰山一角,美国的衰落早就开始了。从阿富汗撤军的狼狈,到俄乌冲突的泥潭,再到国内的政治极化,这个超级大国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特朗普的失败,不过是这种衰落的一个缩影。当航母被炸、士兵死亡、选举失利同时发生时,或许该问问:美国真的还能继续“领导世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