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铁十局四公司承建的宁波舟山港六横公路上跨穿山港铁路立交工程顺利完工。作为宁波舟山港六横公路大桥陆域段的关键节点之一,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六横公路与穿山港铁路(货运干线)无冲突通行,为浙江新建跨海通道提供了先决条件。
该工程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境内,新建A、B、C、D四条匝道,全长2.37千米,采用小箱梁结构上跨穿山港铁路。其中A、C匝道分别采用66米、56米组合梁结构上跨穿山疏港高速。上部结构共计箱梁56榀,T梁421片,现浇梁5跨,1090吨钢梁4跨。
自去年3月份开工以来,四公司克服工期紧张、施工环境复杂、施工安全风险高、与其他施工单位交叉作业带来的诸多不利因素,多次优化论证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组织,强化资源配置,加强现场盯控,圆满完成了各项节点任务。
灵活应对复杂工况
本项目架梁方式多,跨铁路施工风险大。受进场道路不便影响,D匝道及高速公路北侧采用160t/40m架桥机及吊车架梁、高速与铁路间采用吊车架梁、铁路南侧采用180t/40m低空架桥机架梁,累计封锁穿山港铁路22次,包含8个Ⅱ级封锁,14个Ⅲ级封锁。四公司坚持技术引领,强化资源配置,针对不同架梁方式,编制完善详尽施工方案,对每道工序进行反复论证和提前演练,建立关键节点清单与项目危大工程清单,构筑安全生产防线。
高效破解曲线难题
工程四条匝道均为小曲线匝道桥,包含T梁421片(跨径18m、20m、28m、30m、31m)及箱梁56片(跨径20m、25m、30m、35m、45m)。因桥梁各部位曲线半径差异,同跨径梁板翼缘板悬臂端长度存在变化,需在每片梁板浇筑时对模板翼缘板部分重新调整,较传统直线梁浇筑精度要求更高、技术把控难度更大。针对该难点,四公司强化技术管控,明确各环节责任人,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优化工序搭接,并向作业班组开展技术、质量、安全及特殊工艺等全方位交底,确保施工过程精准可控。
科学规避高压线群
工程毗邻由两条220KV及一条110KV高压线构成的高压线群,墩柱、盖梁及架梁施工区域与高压线最小净距仅12米,无法满足安全距离要求。经建设、代建、设计、监理、施工五方单位联合论证,综合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等多维度需求,通过严谨技术分析与多轮方案比选,最终将5跨匝道施工方式调整为现浇梁工艺。该方案既满足安全距离规范要求,又保障了工程结构稳定性与施工质量,成功破除高压线路对项目建设的制约障碍。
合理封闭货运通道
工程A、C匝道采用钢混组合梁形式上跨穿山港高速,跨径分别为66m、56m。该高速作为宁波舟山港货运主通道,日均集装箱卡车流量居浙江省高速首位,存在重型车辆多、车速快、车流量大等特点。因临时支撑设置及邻近路肩下部结构施工需长周期封闭车道,四公司明确各方职责要求,严格履行施工审批程序,与产权单位、运营单位、养护单位等多部门建立常态化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确保审批手续高效办理,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对港口正常营运的影响。
宁波舟山港六横公路大桥工程是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项目建成后将为浙江新增一条跨海大通道,推进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完善宁波—舟山港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打通宁波舟山港六横、梅山两个重要港区的集疏运通道等具有重要意义。
(中铁十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