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逐移民、大规模裁员、全面加征关税、大砍政府开支……特朗普政府上任后乱拳开打,一系列国内外政策造成前所未有的动荡。



当地时间4月5日,从东海岸到西海岸,以“住手!”(Hands Off!)为口号的反特朗普示威浪潮席卷全美50个州数十座城市,反对政府削减开支、打击移民和关税等政策,预计有超过60万人报名参与全国各地的1200场抗议活动。

这也是特朗普年初上任以来遭遇的最大规模单日抗议活动。


4月5日,纽约曼哈顿爆发的游行示威活动。 《纽约时报》

综合美联社(AP)、《纽约时报》等多家美媒报道,本轮示威活动由150多个团体在全美50个州组织开展。

虽然很难估计人群规模,但组织者表示,已有超过60万人报名参加示威活动。

抗议现场的一些示威者挥舞着美国国旗,偶尔会将国旗倒挂以示不满。许多人,尤其是联邦工作人员和大学生,因为害怕遭到报复而不敢公开表态。





与此同时,4月2日,特朗普的”对等关税“一出来,美国各地超市的物价可是蹭蹭上涨得让人瞠目结舌,据说目前已经足足飙升了30%!

关税引发的美国商品价格上涨,正引发一场场美国多地超市里的中国商品被当地民众抢购一空,这一现象已经说明了特朗普关税政策恐再次把美国推向高通胀泥潭。



目前美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持续攀升,引发食品、日用品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不断走高,外加马上到来的35%额外关税,引发了凭借着高性价比优势的中国商品成为了抢手货。

“这架势,感觉泡面都要被买断货,以后只能喝汤了!”

这两天,有在美国的华人表示:当你随便走进一家美国超市的食品区,人们像发现宝藏一样,疯狂地把中国产的红烧牛肉味、老坛酸菜味等泡面往购物车里塞。

货架上原本满满当当的泡面,甚至一些小众口味的泡面眨眼间就被抢购得所剩无几,都成为了抢手货。



美国超市日用品区,大批美国人推着购物车在超市里穿梭,从精致的陶瓷餐具到实用的厨房小工具,再到柔软舒适的床上用品都成为了美国民众抢购的必需品。

除了美国超市食品区和日用品区外,目前美国超市的家电区也是呈现一片火热抢购景象。

中国品牌的电视前围满了人,一位美国顾客兴奋地说道:“这电视看起来太爽了,价格还比其他品牌实惠不少,必须买一台回家!”



对此场景,路透社和彭博社也纷纷报道,称美国成了自己关税政策的最大输家,不仅搅乱了全球贸易体系,还让自己资产受损严重。

有美国网友称,当地排队领取食物的队伍已经爆满。



据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预测,皮革制品、衣服、农作物、金属、羊毛等类别产品价格涨幅将超过10%。



“从牙膏到肥皂,能囤多少囤多少!”美国知名投资人马克·库班在社交平台紧急喊话。

他的警告绝非危言耸听:美国新关税政策将导致今年通胀率飙升2.3%,食品涨价2.8%、汽车暴涨8.4%。

更扎心的是,即使购买“美国制造”,商家也会将关税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税务基金会测算,普通家庭年税收负担将暴增1900美元,而联邦政府却借此增收2584亿美元——这波操作堪称“劫贫济富”。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关税“子弹”精准击中不同阶层,耶鲁大学数据显示:低收入家庭年损1300美元,中产蒸发2100美元,富人则痛失5400美元。

对比之下,沃尔玛货架上的中国商品价格已飙涨30%,但民众仍疯抢,只因“中国供应链无可替代”。

中国商品被疯抢恰恰证明:廉价日用品不是“可有可无”,而是民生刚需。

当泰国、越南无法承接产业链转移,美国民众只能吞咽关税苦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