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雪域老兵、家人们,今天咱们要讲一个让人泪崩的故事。这事儿,小编在“中国记协微信”公号上(《我在现场丨泪目!98岁姐姐终于见到25岁弟弟》作者:刘亚)读到的时候,眼泪真是止不住啊——98岁的姐姐曹华亭,终于“见”到了牺牲在西藏边坝、永远25岁的弟弟曹炳忠烈士。这一“见”,竟跨越了65年的时光!
1957年春天,22岁的曹炳忠刚参加完抗美援朝战后援建,临走前对家人说:“等打完仗,我就回来结婚!”可这一走,他再也没能回家。1960年,身为解放军某部司务长的他,牺牲在西藏边坝的一场战斗中。家里只知他长眠雪域,却不知墓在何处。
98岁的曹华亭老人,耳朵几乎听不见,眼睛也模糊了,可一听到弟弟的名字,浑浊的双眼“唰”地亮了。她总盯着《地道战》不让人关电视,嚷嚷:“那是你小叔!”爹娘临终前还念叨:“没去西藏看一眼儿子的墓啊……”
曹家三代人守着一张泛黄的烈士证,这是弟弟唯一的“遗物”。直到2023年,西藏烈士寻亲名单在网上流传,检察官程新青发现蹊跷:墓碑写“泌阳县索庄乡曹庄村”,可县志和地图上都没这地方!原来,行政区划变了,曹炳忠的家乡如今属社旗县。
两地检察院、退役军人事务局组成专班,翻史料、走村户,终于找到曹家侄子曹继省。可边坝县海拔4200米,20座5000米雪山横亘,98岁的老人怎去得了?
记者刘亚成了“信使”,带着曹家准备的五谷杂粮,翻越“进藏第一险”夏贡拉山。狂风呼啸的陵园里,她撒下家乡的粮食,拍下墓碑画面。视频那头,曹华亭盯着手机,当弟弟的名字划过屏幕,她哭了——65年的牵挂,化作一声“俺弟啊!”
更让人破防的是,陵园外藏族孩子的敬礼。守墓人说:“我们教孩子,见军车警车就敬礼。没有他们,哪有现在的好日子?”
雪域老兵的感慨: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
战友们,咱们比谁都懂这份重量。曹炳忠牺牲时25岁,和许多驻藏战士一样,把青春永远留在了雪山。可哪怕过了半个多世纪,依然有人为他奔走——检察官、记者、退役军人事务局,甚至素不相识的藏族同胞。
为什么我们总说“军人是最可爱的人”?因为他们的牺牲,换来了山河无恙;因为他们的名字,永远有人记得。就像边坝陵园里那句承诺:“只要有一线希望,就继续找!”
最后,我们“雪域老兵吧”想对曹奶奶说:放心吧曹奶奶,雪域高原记得他,祖国记得他!咱们雪域老兵,更不会忘!
雪域老兵吧,致敬每一位守护山河的无名英雄!
(注:本文插图来自“中国记协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