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4日清明,新一军后人、中国远征军后人、广东关爱抗战老兵团队的志愿者及其他朋友近百人,到广州的新一军印缅抗战阵亡将士公墓举行春祭活动缅怀先烈。
在广州生活二十多年,知道新一军印缅抗战阵亡将士公墓十几年,我一直没有过来,好像心理上没有准备好,因为我一直知道公墓糟糕的现状,感觉难以面对。今天和关爱抗战老兵组织的伙伴们一起过来春祭,在现场还是忍不住老泪纵横…...
说是公墓已经太奢侈了,其实是早已支离破碎的三处残迹,位于濂泉路的原公墓大门牌坊;位于广园中南边农贸市场里的纪功亭;还有市场对面某单位里的墓园主体建筑四柱纪念塔......
濂泉路上车来车往,公墓大门牌坊的残迹前一点空位勉强塞下了我们这百十号人;走进菜市场鸡档肉档南北干货档的纪功亭,就被我们挤的满满当当,鞠躬时稍不注意都会撞上前面人的后背;当年威武的四柱塔藏身于某单位篮球场边,被一座酒店挤得前面只剩一条窄窄的一米宽的通道,摄影师要爬上高高的窄台,才能勉强把我们全部拍下来。
原本它是这样的。
人们通常说的国民革命军新编第1军是指远征缅甸的中国远征军,有“蓝鹰部队”、“天下第一军”之称。
新一军的前身是国民党财政部组建的税警总团。上世纪30年代初,由财政部长宋子文亲自领导,他们装备精良,军事素质出众。在淞沪会战中,税警总团与日军鏖战两个多月,表现出色。
南京失守后,这支部队被划归中央军。孙立人伤未痊愈即赶往武汉,以税警总团的5000伤兵为基础,于1938年3月重建税警总团,并就地参加了武汉会战。
1941年12月15日,孙立人奉命将在贵州都匀集训的税警总团第2、3、4三个团改编为新编38师。
1942年2月,孙立人将军率领新编38师参加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与日寇继续作战。
新编第38师在缅甸的战场上一度成为中国远征军的中坚力量,其出色的战斗力和对英军的援助在国际上赢得了赞誉。
1942年4月17日,在缅甸的英军步兵第1师及装甲第7旅被日军包围于仁安羌,粮尽弹缺,水源断绝,陷于绝境。孙立人奉中缅印战区美国陆军司令兼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之命,调派不足千人的第113装甲兵团星夜穿过克钦邦赶赴前线,经过两个昼夜的激烈战斗击败数倍于己的日军,克复仁安羌,歼灭日军主力一千余人,解救出被围困的7000多名英军(包括英缅军总司令哈罗德·亚历山大上将在内);同时还解救出被俘的英军官兵、美国传教士及新闻记者共500多人。 仁安羌大捷一时轰动中外,舆论赞扬不已。
1942年10月,蒋介石下令将驻印度兰姆加的中国远征军新38师、新22师整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一军,孙立人任军长。
新一军是第一支在国外建军的国军部队,并且全部配备美式装备,同时接受美式训练,享受到了先进的后勤支援。这使得新一军在武器装备上首次压制了日军,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
1943年10月24日,在缅甸新平洋和于邦大战中,新一军击败号称“丛林作战之王”的日军第18师团。
首创对日军作战以少胜多的奇迹,后来在缅甸卡盟孟拱之战中,歼灭日军第33军16100多人,并在危难时刻,解救了被日军打得溃不成军的英军第3师77旅,在印缅战场与日军交锋,新一军成了驰名中外的王牌军。
1944年5月至8月,在80天的缅甸密支那攻坚战中,新1军歼敌近4000余人,日军密支那城防司令水上源藏少将切腹自杀。攻克密支那,标志着中、美、英盟军在印缅战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在历时两年的第二次缅甸战役中,孙立人将军指挥的新一军,以伤亡17000余人的代价,共击毙日军三个联队以上,合计33000余人,伤日军75000余人,俘虏大尉以下323人。
1945年8月15日,侵华日军投降。9月7日,新一军进入广州,接受日军第23军投降。嗣后,新一军进行休整和扩充,招募大批新兵,补充大量美、日武器装备,成为国军五大主力之一。
新一军公墓,就在这一期间完成。于1945年11月5日奠基,竣工于1946年冬,1947年9月6日举行落成暨公祭典礼。
土建期间,由日军二十三军每日派出俘虏六百人,担任土石工作。历时2个月,先后征用了3.6万日俘,让他们以流汗换流血,铲平了大小13座冈丘,开辟出11公顷的公墓用地,建成中国乃至世界上唯一一座纪念中国驻印军印缅抗战阵亡将士的大型公墓。其核心建筑四柱纪念塔下的巨型竖井墓穴内,安葬着印缅抗战1.7万名阵亡将士的骨灰。
1946年初,新一军被调往东北,在一场兄弟阋墙的战争里,曾将残暴的日军摧枯拉朽消灭的全美式装备战斗力爆表的“天下第一军”不到两年就陨落了。这其中的内幕直到今天仍没有人能够完全说清楚。
无法回避的事实是:日军没有办到的事,他们都办到了。
1990年11月19日,孙立人将军在台湾家中病逝,享年90岁。
关于孙将军的临终遗言,有“我是冤枉的”、“我对得起国家”与“还我清白”等多个版本,还有的说法是他希望能归葬广州马头岗,新一军印缅抗日战亡将士公墓,与自己当年的将士们一起同眠。
他应该不知道新一军印缅抗日战亡将士公墓现在的样子......
志愿者王丰感叹:那些远征缅甸的热血男儿啊,他们在异国的丛林里与敌人厮杀时,何尝想到他们的埋骨之地,在自己的祖国还有九九八十一难! 八十年了,他们年轻的面孔,仍然在发黄的照片上微笑着,只是,世上仍记得他们的人,还有多少?
今年参加春祭的伙伴,有年逾八旬的黄埔后代,有稚气少年,有坐着轮椅来的,有从医院拔了吊针赶来的,远的来自长春,内蒙古,近的深圳珠海东莞从化增城……
四柱塔前,人群涌动,朋友圈不断传来腾冲国殇墓园、衡阳南岳忠烈祠的大型春祭抗战烈士活动的视频......
我突然意识到,什么是不朽?这就是!
“立马望南方,故垒迷离,每怀野火残烽,战血长随伊水碧;
提师归故国,疮痍满目,忍看孤儿寡妇,忧思独共白云深。”
新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千古!!
-----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