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交集团投资,总承包分公司管理,二公局、三公局、三航局、中交路建施工的新疆乌尉高速公路巴伦台至库尔勒段正式通车运营,为乌尉高速全线通车迈进坚实一步。
乌尉高速巴伦台至库尔勒段位于新疆天山南麓,连通库尔勒市、尉犁县、焉耆县、和静县“一市三县”,全长143公里,采用双向4车道设计,主要建设内容为路基、桥梁、隧道等。作为贯穿天山南北的交通动脉的组成部分,项目构建起南疆畜牧产品物流通道和林果产业带,不仅将巴伦台至库尔勒车程大幅缩短,更形成了“交通牵动产业、路网激活生态”的“交通+文旅+产业”一体化融合发展模式,有效激活沿线特色乡镇的经济发展动能。
现在,带大家一起看看藏在新疆乌尉高速公路巴库段的中国基建“硬核科技”,开启这项超级工程的探秘之旅。
天山飞虹
织就南疆经纬
项目主线共设置特大桥10座、大桥42座、中桥26座、小桥25座,以密集的桥梁布局,在南疆大地上编织起一张钢铁动脉网。这些桥梁不仅是跨越沟壑的物理连接,更是破解“天山阻隔”的超级算法。
开都河特大桥
开都河特大桥是巴库段最长的跨河大桥,全长1328米。开都河相传是《西游记》中流沙河的原型,常年高水位,河床布满厚层大粒径鹅卵石,传统冲击钻施工在这里“寸步难行”。项目团队选择在冬季枯水期作业,利用大功率旋挖钻,配备特调泥浆,“一路开挂”,硬是把工期缩短三分之一。
上跨南疆铁路转体桥
上跨南疆铁路转体桥是全线唯一的转体桥。2024年10月16日,两座总重8100吨的桥梁以“钢铁芭蕾”之姿,不到75分钟,在南疆铁路上空完成74度精准转体,以“施工零干扰”破解了繁忙铁路线与天山走廊的立体交叉难题。
穿山长龙
一路好风景
项目主线有3座超千米长的隧道,在南疆腹地构建起一条贯穿山岭的“长龙”。这些隧道不仅是穿越断裂带与高寒冻土的技术杰作,更是以创新工法架起的安全屏障。
铁门关隧道
铁门关隧道全长2900米,是乌尉高速仅次于天山胜利隧道的第二长隧,以双洞分离式结构横穿铁门关岭断裂带。这条“地质长廊”创新采用0.5毫米级三维激光扫描的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实现施工全程零沉降穿越。同时,它也是一条“景观长廊”,隧道的顶部绘制了天山冰川蓝、沙漠胡杨金等动态光带,让旅客在流动的光影中缓解长途驾车的疲惫。
天桥隧道
天桥隧道是高寒地区的创新杰作,最大埋深达473米,施工区地处天山腹地高寒地区,岩层破碎,导致有效施工工期短,施工难度大。项目团队创新实施罐车保温衣、隧道口防风门、无线测温系统等23项施工技术,确保混凝土结构在极端环境下的稳定性。
石灰窑隧道
全长2068米的石灰窑隧道,96.4%的岩层属于极易坍塌的IV、V级围岩。施工人员形象地说:“这里的山体就像酥心糖,一碰就碎。”面对头顶随时可能塌方的“地质迷宫”,项目团队利用地质雷达和超前地质预报信息,针对不同类型围岩开展差异化施工和对施工人员实现信息化管控,实现隧道安全贯通。
互通枢纽
激发发展活力
项目主线建设有互通立交7处,分离式立体交叉23处,其中,相思湖立交枢纽和巴伦台立交枢纽为交通路网关键支点。项目利用多处全功能服务区组成立体路网,构建起天山南麓物流通道和旅游廊道,千年古道焕发新活力。
相思湖立交枢纽
相思湖立交枢纽坐落于焉耆县内,是乌尉高速公路全线规模最大的立交枢纽,与既有的G3012线吐和高速形成立体交叉,并同时跨越国道G314线,将附近县乡织入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从此经过,既能遇见1700年前佛寺壁画里的飞天,又能用70分钟车程丈量巴伦台到库尔勒的时空折叠。
巴伦台立交枢纽
巴伦台立交枢纽位于和静县,是巴库段的北端起点,乌尉高速和G216、G218国道在此交汇,使得巴伦台向南串联库尔勒、焉耆、和静,向北衔接天山腹地路网,成为“交通+旅游+农牧”经济走廊的核心支点。
驱车行驶在乌尉高速巴库段上
感受头顶流动的蓝天白云
与天山、草原、湿地同频呼吸
打破“新疆很远”的印象
期待分享你的“尉”见
(中交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