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杨浦,监控记录下一女子烧纸后,顺手把灰烬倒进路边垃圾桶。没想到,灰烬没有完全熄灭,不到几分钟整个垃圾桶着火。小区居民和保安发现后,迅速拿来灭火器将火灭掉。虽然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停在一旁的“豪车”却遭了殃。杨浦区江浦消防救援站副政治指导员谭立伟表示,这辆车属于豪华品牌,维修费用在15万左右,因此张女士将面临巨额的维修赔偿。
(4月6人羊城派)
清明期间,人们习惯通过焚香、烧纸等方式来表达对逝者的思念。这种传统的祭扫方式如果操作不当,极易引发火灾。尤其是在干燥的季节,一点点火星就可能借助风势迅速蔓延,给周边的环境、财物带来灭顶之灾。每年因为烧纸焚烧引发的森林火灾、居民区火灾屡见不鲜,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有人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费翔演唱的“冬天里的一把火”,还是在这个清明节继续演唱了“清明节里的一把火”。就因为这把“清明节里的火”,这几天“惹火烧身”的悲剧一幕幕出现了:陕西商洛的史先生称,3月25日,他在山梁上放羊时遭遇烧过来的山火,67只羊被烧死。据悉,山火是一位老人在祭祀时引发的。67只羊被烧死,损失至少13万元;3月30日,在北京市朝阳区一路口,44岁的女子张某未做安全防护,冒风烧纸祈福,没想到祈福未成,反酿祸端,纸钱残火引发火灾事故,造成7辆机动车被烧毁、2辆被烧损......
而搜索类似的案例就会发现,这种“清明节里的一把火”,年年都会上演,只不过是“年年岁岁火相似”造成的结果是“岁岁年年人不同”而已。一次次“清明节里的一把火”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歌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而这样的悲剧真的变成了“泪纷纷”之后的“欲断魂”!
清明节,本是人们缅怀先人、祭扫英烈的庄重时节,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寄托。然而,诸如从烧死羊到烧毁车等因祭扫用火疏忽而引发的事故频发,这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祭扫用火引发的火灾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从经济角度看,火灾造成的财产损失难以估量。无论是豪车、房屋还是其他财物,在大火的肆虐下都可能毁于一旦。对于个人而言,这是难以承受的经济重担;对于社会而言,也是一种资源的巨大浪费。从环境角度看,火灾会破坏生态环境,烧毁植被,影响生态平衡,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恢复。
清明时节,我们应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更加注重防火安全。尤其是新的时代,祭奠的方式是多元化的,不是只有“纸钱飘飞”才能表达对先人的敬畏和思念。摒弃不安全的用火习惯,文明祭扫才能更“清”更“明”。别再上演“清明时节的一把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