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学家涉足之前,宇宙的诞生与存在问题,一直是哲学领域热议的话题。

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在其所著的《道德经》中提出:“无,名天地之始也。



有,名万物之母。” 又云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老子看来,天下万物从 “有” 中诞生,而 “有” 又源自 “无”。这里的 “无”,指的是 “道”,即蕴含阴阳二气的自然规律。

与此同时,西方世界的学者们大多秉持 “神创论”,认为宇宙原本一片虚空,是 “上帝” 依照自身意志创造了时空。



当有人质疑 “神” 从何而来、身处何方时,他们便以 “神超越自然存在” 回应,堵住了质疑者的追问。

天文学家的加入,为宇宙演化的讨论带来了新的视角。

他们通过观测天体运动规律,运用数学和物理学原理,对宇宙展开研究。从早期的地心说、日心说,到后来的各种宇宙学说,无一不是数学推导与物理经验总结的成果。

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提出、哈勃对遥远星系红移现象的发现,以及宇宙大爆炸理论的问世,都经过了复杂的数学计算与现有理论的验证,因而得到了科学界和公众的广泛认可。



然而,时至今日,神学家、哲学家和天文学家,都未能完美解答关于宇宙的终极问题:宇宙为何存在?它究竟是什么模样?从何而来,又将走向何方?

哲学家们对宇宙的观点,也是众说纷纭。

部分学者认为,宇宙无始无终、无限延伸,人类只是这无限宇宙中的有限个体;而另一些学者则通过推理指出,有限个体难以构成无限整体,所以宇宙是有限的。

可如此一来,有限之外又是什么?若有限宇宙之外并非宇宙,这又与宇宙的定义自相矛盾。就好比,当有人站在宇宙边界向外扔石头,石头会飞向何处?



科学家通过观测星系红移和微波背景辐射现象,得出星系彼此远离的结论,并进一步推测,宇宙曾经是一个无限致密的奇点。在 130 多亿年前,这个奇点发生爆炸,进而形成了如今的宇宙。但 “大爆炸” 之前是怎样的?

科学家给出的答案是,那时时空并不存在。

神学家对 “大爆炸” 理论颇为欢迎,因为奇点爆炸需要触发条件,在宇宙仅有奇点的假设下,他们认为唯有超自然的 “神” 才能充当这一触发因素。



况且,一个 “没有时间和空间” 的点发生爆炸,远远超出了常人的认知范围,让人惊叹之余,难以深入理解。

尽管老子提出 “无,名天地之始也”,但紧接着的 “有,名万物之母”,明确肯定了宇宙的物质性。他所说的 “无”,实际上是指宇宙运行所遵循的阴阳融合规律。

宇宙为何存在:宇宙是我们所处空间、空间内物质以及时间的集合。从广义上讲,宇宙是客观存在,不依赖于人类的主观意志。无论人类是否观测,它都始终存在。



宇宙是什么模样:宇宙广袤无垠,没有特定形状。其中包含各种星球、尘埃、辐射,以及人类尚未感知的暗物质和暗能量。由于人类只能依据有限的感知去推断无限的宇宙,许多人因此否定宇宙的无限性。这固然符合科学可验证的要求,但就如同 “盲人摸象” 一般,人类凭借有限的认知去认识浩瀚宇宙,难免存在片面性。

宇宙从何而来,又将去往何处:宇宙永恒存在,既无开端,也不会终结。“大爆炸” 理论至今仍是科学假说,存在诸多有待解答的关键问题。

例如,光子是否真的没有质量?光速是否真的是宇宙中最快且恒定不变的速度?倘若遥远星光在抵达地球前发生散射,那么现有的物理理论都需修正,红移现象也就无法作为星系远离的证据。

此外,天体物理学家发现,许多星系的旋转速度与质量关系,违背了万有引力定律,这表明星系中可能存在大量暗物质。这些暗物质是否会对天体运行规律产生影响?既然人类对宇宙的观测存在局限性,又怎能仅凭有限的观测,否定宇宙的无限性?



就像超新星爆炸产生星云和新恒星,站在其中一颗恒星上观测,会发现尘埃和星球都在远离。但据此就认为银河系也在以同样速度膨胀,显然荒谬。同样,以可观测宇宙中部分星系的运动规律,来推断整个宇宙的演化,无疑也是 “盲人摸象”。

宇宙是客观且永恒存在的,既无诞生之日,也不会因湮灭或 “大收缩” 而消亡。人类所能观测到的宇宙,仅仅是整个宇宙的极小部分,不能以偏概全。



宇宙为何存在?因为它一直都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